李三三十九
出自唐朝元稹的《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死亡是生命中必然的一部分,不论岁数大小,所有人都会面临死亡。诗中列举了几位死者的情况,有仕宦的独孤才、登朝有清声的李三、拥有大将旌的赵昌等。无论他们生前是如何的异彩纷呈,死后都变得平淡无奇,家人哭泣悲痛,但没有区别对待。诗人认为,万物皆有生死轮回,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因此应当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过,死亡并非终结,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应当抱着豁达的心态。诗人也提到了佛法的教导,认为人生不止于此世,每个人都会去往下一个生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行善积德,不必害怕死亡。最后,诗人将这些感悟和思考分享给朋友,希望能够达到一种觉悟的境界。
- 背诵
-
遣病(自此通州后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死亡是生命中必然的一部分,不论岁数大小,所有人都会面临死亡。诗中列举了几位死者的情况,有仕宦的独孤才、登朝有…展开这首诗描述了死亡是生命中必然的一部分,不论岁数大小,所有人都会面临死亡。诗中列举了几位死者的情况,有仕宦的独孤才、登朝有清声的李三、拥有大将旌的赵昌等。无论他们生前是如何的异彩纷呈,死后都变得平淡无奇,家人哭泣悲痛,但没有区别对待。诗人认为,万物皆有生死轮回,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因此应当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过,死亡并非终结,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应当抱着豁达的心态。诗人也提到了佛法的教导,认为人生不止于此世,每个人都会去往下一个生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行善积德,不必害怕死亡。最后,诗人将这些感悟和思考分享给朋友,希望能够达到一种觉悟的境界。折叠 -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9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