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奉柏梁诗
出自明朝欧大任的《读姚鸿胪禁中供事诸作辄赋一首》- 鸣佩侍臣随,炉烟傍玉熙。预承瑶水宴,曾奉柏梁诗。
礼乐尊周朔,衣冠肃汉仪。河东虽欲赋,徒有鬓成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宴会场景,侍臣们围绕着主人公欢聚一堂。烤炉的烟雾在玉器旁边弥漫着,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喜庆和温馨。 这场宴会是为了庆祝主人公预备举行的瑶池宴,宾客们都很荣幸地受邀参加。主人公曾经赴过柏梁山游览,也读过那里的诗歌,因此他的宾客们对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钦佩。 在宴会上,礼仪和乐曲都十分恰当,准确地表达出这场盛宴的意义。主人公和宾客们身着华丽的衣裳,肃穆而庄重,体现了周代和汉代的典范仪式风格。 最后,诗人通过“河东虽欲赋,徒有鬓成丝”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叹之情。他意思是说,尽管他也想写出像柏梁诗一样的佳作,但是他却老了,时间已经让他的头发变得花白,他已经不再年轻有为了。
- 背诵
-
读姚鸿胪禁中供事诸作辄赋一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宴会场景,侍臣们围绕着主人公欢聚一堂。烤炉的烟雾在玉器旁边弥漫着,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喜庆和温馨。 这…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宴会场景,侍臣们围绕着主人公欢聚一堂。烤炉的烟雾在玉器旁边弥漫着,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喜庆和温馨。 这场宴会是为了庆祝主人公预备举行的瑶池宴,宾客们都很荣幸地受邀参加。主人公曾经赴过柏梁山游览,也读过那里的诗歌,因此他的宾客们对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钦佩。 在宴会上,礼仪和乐曲都十分恰当,准确地表达出这场盛宴的意义。主人公和宾客们身着华丽的衣裳,肃穆而庄重,体现了周代和汉代的典范仪式风格。 最后,诗人通过“河东虽欲赋,徒有鬓成丝”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叹之情。他意思是说,尽管他也想写出像柏梁诗一样的佳作,但是他却老了,时间已经让他的头发变得花白,他已经不再年轻有为了。折叠 -
欧大任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88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