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去掩明月
出自唐朝孟郊的《烛蛾》- 灯前双舞蛾,厌生何太切。
想尔飞来心,恶明不恶灭。
天若百尺高,应去掩明月。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寓意比较深奥,可以理解为: 第一句:在灯前看到两只舞动的蛾子,思考它们对生命的看法。 第二句: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认为自己厌倦了现实的生活。 第三句:想起来蛾子飞来飞去的样子,觉得它们并不害怕光明也不害怕消失。 最后一句:认为如果天空像百尺高的大山一样高,那么应该遮住明月的光芒。 总体来说,这首诗中表现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珍视。蛾子在寻找光明时并不担心自己会消失,而我们也应该像它们一样珍惜生命,并勇敢面对未知的未来。
- 背诵
-
烛蛾诗意赏析
-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辞官回家。后经河南尹郑余庆的推荐,出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晚年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聘他往兴元府任参军,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8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