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所不道
出自明朝王世贞的《题阙 其八十五》- 天厌五季腥,时复一扫之。存者旦暮人,焉能辨华夷。
冯公岂不伟,于节安所施。信心白刃间,荣贵保期颐。
千秋蒙垢污,所救亦不訾。二石一海鸥,古称图澄师。
儒者所不道,西竺将取斯。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难以捉摸,但可以大致理解为: 上天不喜欢五季的气息,时常会洒下清新之风。凡人虽存于世,却难以分辨是非黑白。冯公的节操和安定行为值得敬佩,他的信念使他得以保全自己的荣誉和地位。他所做的事情不仅拯救了千秋受到污名化的历史,也不能够被评判或批评。二石和一只海鸥一起被称为图澄师,这在儒家学说中没有被提及过,但印度佛教徒认为西竺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总体来说,这首诗的意境蕴含着对人类处境、历史、信念和道德的思考。
- 背诵
-
题阙 其八十五诗意赏析
-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朝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81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