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遏不度

出自明朝王世贞的《报恩寺塔歌
壮哉窣堵波,直上三百尺。金轮撑高空,欲斗晓日赤。
浮云遏不度,穿泉下无极。钟山颉顽一片紫,余岭参差万重碧。
高帝定鼎东南垂,文孙
报恩寺塔歌拼音解读
zhuàng zāi
zhí shàng sān bǎi chǐ
jīn lún chēng gāo kōng
dòu xiǎo chì
yún è
chuān 穿 quán xià
zhōng shān jié wán piàn
lǐng cān chà wàn zhòng
gāo dìng dǐng dōng nán chuí
wén s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在赞颂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并对历史文化进行回顾。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高耸入云的窣堵波山(今中国云南省普洱市西北)和金轮寺(位于山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直上三百尺”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而“金轮撑高空”则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其次,诗人通过“浮云遏不度”、“穿泉下无极”等语言手法,表达了山势之雄伟的感受。同时,“钟山颉顽一片紫,余岭参差万重碧”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彩与壮美。 最后,诗人提及历史文化:高帝定鼎东南垂,文孙。引用了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和其子刘恒(即汉武帝)的事迹,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尊重。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报恩寺塔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赞颂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并对历史文化进行回顾。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高耸入云的窣堵波山(今中国云南省普洱市西北…展开
这首诗是在赞颂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并对历史文化进行回顾。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高耸入云的窣堵波山(今中国云南省普洱市西北)和金轮寺(位于山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直上三百尺”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而“金轮撑高空”则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其次,诗人通过“浮云遏不度”、“穿泉下无极”等语言手法,表达了山势之雄伟的感受。同时,“钟山颉顽一片紫,余岭参差万重碧”也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彩与壮美。 最后,诗人提及历史文化:高帝定鼎东南垂,文孙。引用了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和其子刘恒(即汉武帝)的事迹,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尊重。折叠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朝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81128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