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乃避地
出自明朝王守仁的《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三》- 鹿门在何许?君今鹿门去。千载庞德公,犹存栖隐处。
洁身匪乱伦,其次乃避地。世人失其心,顾瞻多外慕。
安宅舍弗居,狂驰惊奔骛。高言诋独善,文非遂巧智。
琐琐功利儒,宁复知此意。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庞德公隐居于鹿门的情景。鹿门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证。作者呼唤君子一同前去鹿门,观赏庞德公千载之久的栖居之所。庞德公洁身自好,不与淫乱之事有任何关系,其次寻找避难之处。然而,现在人们失去了正义良知,只追求虚荣和表面功利,对庞德公们的追捧也只是因为外表而非内涵。庞德公并不是一个喜欢舒适安宅的人,他更倾向于在自然中狂奔驰骋。他高傲地批评那些只注重功利的儒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比他们更加高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庞德公精神境界的钦佩,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
- 背诵
-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三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庞德公隐居于鹿门的情景。鹿门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证。作者呼唤君子一同前去鹿门,观赏庞德公千载之久的…展开这首诗描写庞德公隐居于鹿门的情景。鹿门是一个地名,但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证。作者呼唤君子一同前去鹿门,观赏庞德公千载之久的栖居之所。庞德公洁身自好,不与淫乱之事有任何关系,其次寻找避难之处。然而,现在人们失去了正义良知,只追求虚荣和表面功利,对庞德公们的追捧也只是因为外表而非内涵。庞德公并不是一个喜欢舒适安宅的人,他更倾向于在自然中狂奔驰骋。他高傲地批评那些只注重功利的儒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比他们更加高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庞德公精神境界的钦佩,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折叠 -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8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