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祚浸衰帝北狩

出自清朝阿克敦的《准噶尔歌
缅惟有元主中夏,版图日拓朝外夷。西塞四种厄鲁特,驼马牛羊分牧之。
种类之中准噶尔,善于牧马日蕃滋。部落酋长课勤最,屡降丹书晋太师。
元祚浸衰帝北狩,一传再传不自持。额参强盛收蒙古,土木之变是所为。
元帝子孙号戴荫,剪伐厥后威更施。嗟彼喀尔喀,实乃有元之本支。
叛虏不臣肆侵扰,涣散奔走何惨凄。圣祖纳降诛有罪,噶尔丹灭无孑遗。
兄子策旺遁西域,苟安于世饰诈欺。子济父恶惟恃远,跳梁小丑亦太迷。
我武维扬歼逆寇,年来胆落望风磨。将士鼓勇思奋击,直捣其巢及此时。
帝曰普天之下皆赤子,虽在殊俗忍视歧。按兵不杀俟悔悟,予以自新一介驰。
好生之德洽苍昊,蠢尔悦服中心移。表上谢过遣贡使,臣得遭逢千载奇。
天时人事详审度,臣敢拜手以献升平诗。
准噶尔歌拼音解读
miǎn wéi yǒu yuán zhǔ zhōng xià
bǎn tuò cháo wài
西 sāi zhǒng è
tuó niú yáng fèn zhī
zhǒng lèi zhī zhōng zhǔn ěr
shàn fān
luò qiú zhǎng qín zuì
jiàng dān shū jìn tài shī
yuán zuò jìn shuāi běi shòu
chuán zài chuán chí
é cān qiáng shèng shōu méng
zhī biàn shì suǒ wéi
yuán sūn hào dài yīn
jiǎn jué hòu wēi gèng shī
jiē ěr
shí nǎi yǒu yuán zhī běn zhī
pàn chén qīn rǎo
huàn sàn bēn zǒu cǎn
shèng jiàng zhū yǒu zuì
ěr dān miè jié
xiōng wàng dùn 西
gǒu ān shì shì zhà
è wéi shì yuǎn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tài
wéi yáng jiān kòu
nián lái dǎn luò wàng fēng
jiāng shì yǒng fèn
zhí dǎo cháo shí
yuē tiān zhī xià jiē chì
suī zài shū rěn shì
àn bīng shā huǐ
xīn jiè chí
hǎo shēng zhī qià cāng hào
chǔn ěr yuè zhōng xīn
biǎo shàng xiè guò qiǎn gòng shǐ 使
chén zāo féng qiān zǎi
tiān shí rén shì xiáng shěn
chén gǎn bài shǒu xiàn shēng píng s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历史抒情诗,讲述了元朝的兴衰和中外交往。首先,诗人描述了元朝版图日益扩大,西域地区的厄鲁特部落被驯化并分配土地进行畜牧业。其中准噶尔地区善于牧马,成为重要的军事资源。接下来,元朝逐渐衰落,发生了“土木之变”,导致元帝子孙被蒙古额参强盛所取代。在此过程中,喀尔喀成为元朝的支持者,但其后被消灭。随着元朝的衰落,一些兄弟家族开始自立,而其他国家也侵略元朝领土,使得元朝军队士气低落。最后,元朝皇帝采用宽容政策,并且派遣贡使向周边国家示好,以维护升平。整首诗表现了元朝历史的沉浮以及中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准噶尔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历史抒情诗,讲述了元朝的兴衰和中外交往。首先,诗人描述了元朝版图日益扩大,西域地区的厄鲁特部落被驯化并分配土…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历史抒情诗,讲述了元朝的兴衰和中外交往。首先,诗人描述了元朝版图日益扩大,西域地区的厄鲁特部落被驯化并分配土地进行畜牧业。其中准噶尔地区善于牧马,成为重要的军事资源。接下来,元朝逐渐衰落,发生了“土木之变”,导致元帝子孙被蒙古额参强盛所取代。在此过程中,喀尔喀成为元朝的支持者,但其后被消灭。随着元朝的衰落,一些兄弟家族开始自立,而其他国家也侵略元朝领土,使得元朝军队士气低落。最后,元朝皇帝采用宽容政策,并且派遣贡使向周边国家示好,以维护升平。整首诗表现了元朝历史的沉浮以及中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折叠

作者介绍

阿克敦 阿克敦 阿克敦(1685—1756),章佳氏,字仲和,一字立恒,又字恒岩。满洲正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编修。以学问优,殿试有声名,授侍讲学士。雍正时,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署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乾隆时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勤,有《德荫堂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532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