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位曾传泰伯风
出自清朝钱名世的《题延陵季子庙碑后》- 避位曾传泰伯风,那言高义子臧同。史书未改仍公子,人物无凭只上中。
地僻似村烟月白,庙闲如社野花红。伤心窟室铍交后,断送亡王泣甬东。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境遇。诗中提到了避位,可能指的是某位公子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自己的职位。"曾传泰伯风"指的是传说中商朝太甲之弟伯邑考禅让给太甲的故事,暗示了这位公子放下了个人利益,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处境。 诗中还提到了"高义子臧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公子高尚品格的赞赏。而史书仍称他为“公子”,说明他仍享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这位公子避居的环境,地方偏僻、宁静清幽,但也有着凄凉和孤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公子的同情和哀思,他因遭遇不公而被迫流亡,注定要默默承受着自己的命运。
- 背诵
-
题延陵季子庙碑后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境遇。诗中提到了避位,可能指的是某位公子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自己的职位。"曾传泰伯风"指…展开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境遇。诗中提到了避位,可能指的是某位公子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自己的职位。"曾传泰伯风"指的是传说中商朝太甲之弟伯邑考禅让给太甲的故事,暗示了这位公子放下了个人利益,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处境。 诗中还提到了"高义子臧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公子高尚品格的赞赏。而史书仍称他为“公子”,说明他仍享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这位公子避居的环境,地方偏僻、宁静清幽,但也有着凄凉和孤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公子的同情和哀思,他因遭遇不公而被迫流亡,注定要默默承受着自己的命运。折叠 -
钱名世
江苏武进人,字亮工,一字絅庵。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夙负文誉,王鸿绪、万斯同修《明史》,聘为助手。后以投诗年羹尧事夺职,逐回原籍。世宗并赐榜书“名教罪人”四字,命悬于中堂。有《崇雅堂集》。…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3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