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烧满荒台
出自清朝祁寯藻的《灰堆相传始皇焚书处 其一》- 硎谷知何处,灰堆尚有灰。六经终不灭,一炬竟先灾。
惨澹阴符出,苍茫赤帝来。至今原上草,秋烧满荒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戍夜》。它描述了在战乱中荒芜的原野上,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古迹和书籍仍在那里,但一旦烽火再起,它们可能会被毁灭殆尽。 “硎谷”指的是制作磨刀石的石头,暗示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然而,“硎谷”现在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灰堆”却依然存在,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的力量。即使六经等书籍是永恒的,但一场战火就能将它们全部毁掉。 随后,诗人描绘了阴符和赤帝两个神话人物从苍茫中出现,暗示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远古而深厚。最后,诗人提到秋天时草原上的焚烧和满目荒凉的景象,再次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破坏的痛心和忧虑。整首诗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
- 背诵
-
灰堆相传始皇焚书处 其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戍夜》。它描述了在战乱中荒芜的原野上,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古迹和书籍仍在那里,但一旦烽火再起…展开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戍夜》。它描述了在战乱中荒芜的原野上,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古迹和书籍仍在那里,但一旦烽火再起,它们可能会被毁灭殆尽。 “硎谷”指的是制作磨刀石的石头,暗示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然而,“硎谷”现在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灰堆”却依然存在,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的力量。即使六经等书籍是永恒的,但一场战火就能将它们全部毁掉。 随后,诗人描绘了阴符和赤帝两个神话人物从苍茫中出现,暗示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远古而深厚。最后,诗人提到秋天时草原上的焚烧和满目荒凉的景象,再次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破坏的痛心和忧虑。整首诗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折叠 -
祁寯藻
(1793—1866)山西寿阳人,字叔颖,一字淳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至大学士衔礼部尚书。道光十九年,曾奉朝命视察福建海防及禁烟事。生平提倡朴学,延纳寒素,士林归之。诗古文词均卓然成家。卒谥文端。有《马首农言》、《勤学斋笔记》。…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2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