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苦苡连蒿枝

出自清朝孙桐生的《饥民叹
百谷烂尽百草死,三旬之外雨不止。五里十里少炊烟,七日八日无米市。
罗雀掘鼠难充饥,采采苦苡连蒿枝。枵腹未充青草尽,沿山搜取地卷皮。
穷民籴米贵如珠,富民闭粜气不苏。家拥仓箱野饿莩,直以膏血相吞屠。
千村万村愁谷贵,饥火烹煎五中沸。谁知豪右更居奇,翻言我欲贵犹未。
老弱饿久难出门,壮者乞食周前村。一日难乞数合米,鬼国往往游饥魂。
从来饥寒生盗贼,欲济时艰苦无策。我思绘作流民图,为民请命哀穷迫。
入门趑趄未敢言,但见有酒如淮肉如陌,贵人堂前正宴客。
饥民叹拼音解读
bǎi làn jìn bǎi cǎo
sān xún zhī wài zhǐ
shí shǎo chuī yān
shì
luó què jué shǔ nán chōng
cǎi cǎi lián hāo zhī
xiāo wèi chōng qīng cǎo jìn
yán 沿 shān sōu juàn
qióng mín guì zhū
mín tiào
jiā yōng cāng xiāng è 饿 piǎo
zhí gāo xuè xiàng tūn
qiān cūn wàn cūn chóu guì
huǒ pēng jiān zhōng fèi
shuí zhī háo yòu gèng
fān yán guì yóu wèi
lǎo ruò è 饿 jiǔ nán chū mén
zhuàng zhě shí zhōu qián cūn
nán shù
guǐ guó wǎng wǎng yóu hún
cóng lái hán shēng dào zéi
shí jiān
huì zuò liú mín
wéi mín qǐng mìng āi qióng
mén wèi gǎn yán
dàn jiàn yǒu jiǔ huái ròu
guì rén táng qián zhèng y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饥荒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痛苦。在这个时期,收成减少,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人们无法找到食物,在长达三十天的连绵不断的雨水中度过。他们在守望着空着的锅碗瓢盆等待食物的到来,但是米市却没有米,采摘的草和野菜也都已经没有了。 人们不得不去寻找野果采摘草根慰藉自己的饥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地填饱他们的肚子,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在这个时候,穷人们尝试着掘取鼠洞里的老鼠和抓捕鸟类来充饥,但是这些方法很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富人们拥有更多的粮食和货物储备,并且他们并不关心穷人的困境。他们吃着美味的食物,喝着珍贵的酒,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失去了温饱保障的穷人们被逼得只能在酒肉的诱惑下极力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底线,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糟糕。 这首诗歌通过对古代饥荒时期的生活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之情和对穷人们的呼吁。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像富人那样漠视他们的存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饥民叹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饥荒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痛苦。在这个时期,收成减少,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人们无法找到食物,在长达三十…展开
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饥荒时期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痛苦。在这个时期,收成减少,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人们无法找到食物,在长达三十天的连绵不断的雨水中度过。他们在守望着空着的锅碗瓢盆等待食物的到来,但是米市却没有米,采摘的草和野菜也都已经没有了。 人们不得不去寻找野果采摘草根慰藉自己的饥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真正地填饱他们的肚子,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在这个时候,穷人们尝试着掘取鼠洞里的老鼠和抓捕鸟类来充饥,但是这些方法很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富人们拥有更多的粮食和货物储备,并且他们并不关心穷人的困境。他们吃着美味的食物,喝着珍贵的酒,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失去了温饱保障的穷人们被逼得只能在酒肉的诱惑下极力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底线,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糟糕。 这首诗歌通过对古代饥荒时期的生活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之情和对穷人们的呼吁。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像富人那样漠视他们的存在。折叠

作者介绍

孙桐生 孙桐生 孙桐生(1824—1904),字晓峰,四川绵阳人。一八五二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湖南安仁、酃县、安福、桃源诸县县令,永州知府等职。一八八四年辞官归里,主讲绵州治经书院达十年之久。一生编、撰、刻、印书籍达二十一种,如《国朝全蜀诗钞》、《绣象石头记(红楼梦)》等。有诗集《游华蓥山诗钞》、《楚游草》(均佚),今仅辑得遗诗二十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2059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