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载收长安

出自清朝顾炎武的《大唐中兴颂歌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大唐中兴颂歌拼音解读
zài táng tiān bǎo
shān fǎn fàn yáng
tiān shòu shǔ dōu
zéi bīng 西 jīng
zōng líng
guó shì zhòng huī zhāng
èr zǎi shōu zhǎng ān
luán yíng shàng huáng
xiǎo chén yǒu yuán jié
zuò shī sòng táng
lìng dài diǎn
fēng liè zhuī xuān guāng
zhēn qīng zuò
míng tiān xià
wén
shén lái zhě
shū guò tíng bēi
wén huái
liú rén xīn
zhī chēng zhèng zhōng xià
xiān gōng xún liáng
hǎi nèi tuī míng
yōu yōu
fèn zhǐ nán
xiá tiào dào zhōu
liú lǎn
jiàn zhōng chén
jīng líng gǎn háng
fěi fán jiān liǎng zǎi
yòng jīn zhuāng
xié zhǐ shū
cún zhī zhù qīng xiāng
shì hòu shì rén
gāo shān jǐng háng
tiān yùn yǒu píng bēi
míng gèng cún wáng
bǎo gōng xià
guī 西 fáng
jiù yóu shēng lián
kuàng jiāng
què niàn zhēng xiāng jiān
lín
西 nán tiān zhǎi
líng guì shān shuǐ shēn
gǒu lǒu
wàn shēng qiū yīn
fēng hào huí yàn
shuò yān qīn
kǒng wén
tái xiǎn xún
cáng zhī qiè zhōng
bǎo zhī guò nán jīn
guì
guì zài chén xīn
yuán wéi zhǎng
zhōng táng y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诗中描述了禄山叛乱,天子狩猎途中遭贼兵入侵,肃宗起兵平定内乱,并收复长安。诗人元结为此作诗颂扬大唐盛世,希望能够成为传世经典,让后人追忆盛世。 诗中提到了真卿的书法,认为其笔法名扬天下,他的作品留传至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在赞扬真卿的同时,也对泗亭碑和淮夷雅文表示欣赏,将其视为国家文化遗产。 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一位良吏先公,他的名声和美德被全国推崇。诗人为了纪念先公,特意在道州祠和浯溪留下了轶事,表达了对先公的怀念与敬仰。 总之,这首诗借助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大唐中兴颂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诗中描述了禄山叛乱,天子狩猎途中遭贼兵入侵,肃宗起兵平定内乱,并收复长安。诗人元结…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诗中描述了禄山叛乱,天子狩猎途中遭贼兵入侵,肃宗起兵平定内乱,并收复长安。诗人元结为此作诗颂扬大唐盛世,希望能够成为传世经典,让后人追忆盛世。 诗中提到了真卿的书法,认为其笔法名扬天下,他的作品留传至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在赞扬真卿的同时,也对泗亭碑和淮夷雅文表示欣赏,将其视为国家文化遗产。 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一位良吏先公,他的名声和美德被全国推崇。诗人为了纪念先公,特意在道州祠和浯溪留下了轶事,表达了对先公的怀念与敬仰。 总之,这首诗借助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展现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折叠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8-168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初名绎,字宁人,江苏昆山人,经两个朝代均没做官,他学问广博,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年时参加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搜集材料,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天文、经史百家,都有研究。在哲学上,他认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099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