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计

出自清朝王时翔的《塞孤
汝南山色好,峨嵋底。矗矗佳城双峙。闻道二苏天下士。
容不得,人间世。刚才忤、半山公,旋又遇、潭州鬼。竟飘零,骨埋异乡地。
展笑问两翁,旅病今深矣。可许相从于此。还顾良朋频属委。
君试听,吾其死。好为种、一科蓬,聊且定、千秋计。冷松风、摵摵吹起。
塞孤拼音解读
nán shān hǎo
é méi
chù chù jiā chéng shuāng zhì
wén dào èr tiān xià shì
róng
rén jiān shì
gāng cái bàn shān gōng
xuán yòu tán zhōu guǐ
jìng piāo líng
mái xiāng
zhǎn xiào wèn liǎng wēng
bìng jīn shēn
xiàng cóng
hái liáng péng pín shǔ wěi
jūn shì tīng
hǎo wéi zhǒng péng
liáo qiě dìng qiān qiū
lěng sōng fēng shè shè ch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风景和遭遇。他来到汝南山,观赏到了峨嵋底下美丽的山色和双峙佳城的壮丽景象。据说二苏是指唐代著名的诗人苏味道和苏洵,他们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作者却因得罪了“半山公”和遇见了“潭州鬼”,最终流离失所,躯体埋葬在异乡之地。 作者向两位老人展露了自己的病情和心事,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建议。他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但仍然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前行。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要像蓬草一样生长,持久不衰,并且借着冷松风的吹拂,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和信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塞孤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风景和遭遇。他来到汝南山,观赏到了峨嵋底下美丽的山色和双峙佳城的壮丽景象。据说二苏是指唐…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所经历的风景和遭遇。他来到汝南山,观赏到了峨嵋底下美丽的山色和双峙佳城的壮丽景象。据说二苏是指唐代著名的诗人苏味道和苏洵,他们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作者却因得罪了“半山公”和遇见了“潭州鬼”,最终流离失所,躯体埋葬在异乡之地。 作者向两位老人展露了自己的病情和心事,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建议。他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但仍然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前行。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要像蓬草一样生长,持久不衰,并且借着冷松风的吹拂,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和信念。折叠

作者介绍

王时翔 王时翔 (1675—1744)清江苏镇洋人,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诸生。雍正间以荐举任晋江知县,以宽和为治。乾隆初,官至成都知府。有《小山全稿》。…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8499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