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耸忽如笏
出自清朝刘鹗的《舟次苏渡,南望诸山怪状,谩成》- 群山多不毛,怪石忽涌出。土壤剥落尽,恍惚见山骨。
端方俄如屏,秀耸忽如笏。或员如覆釜,或锐如顿笔。
千奇与万怪,欲写难备述。谁意寂寥中,惊见此突兀?
双阙高倚云,令人恣超忽。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群山之间怪石林立,土壤剥落,露出山骨的景象。其中的山峰或端方如屏幕,或秀耸如笏,或像覆釜一样圆滑,或像顿笔一般锐利。这些奇形怪状的山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象,让人难以描述。 然而,这种景象仍是人们在静谧寂寥的环境中偶然发现的。诗人描述了双阙高耸于云端,让人感到无限超脱和恍惚,也让人对神秘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 背诵
-
舟次苏渡,南望诸山怪状,谩成诗意赏析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7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