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雁

出自清朝刘嗣绾的《三台令
红豆。红豆。知否别来人瘦。月明何处秦声。肠断墙头雁筝。筝雁
筝雁。记得那回相见。无语。无语。门掩一庭春雨。峭寒帘幕沉沉。
银烛烧时夜深。深夜。深夜。又是海棠花谢。
三台令拼音解读
hóng dòu
hóng dòu
zhī fǒu bié lái rén shòu
yuè míng chù qín shēng
cháng duàn qiáng tóu yàn zhēng
zhēng yàn
zhēng yàn
huí xiàng jiàn
mén yǎn tíng chūn
qiào hán lián chén chén
yín zhú shāo shí shēn
shēn
shēn
yòu shì hǎi táng huā xi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歌,用红豆、秦声、雁筝、海棠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恋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之情。第一句“红豆。红豆。知否别来人瘦。”中,“红豆”指的是相思之情,“别来人瘦”则表达了因为思念而瘦弱的心境。第二句“月明何处秦声。肠断墙头雁筝。筝雁。”则描写了月下相思,对着秦时古音感叹惆怅;同时也用“肠断墙头”“筝雁”等意象,表现了心灵的离愁别绪。第三句“筝雁。记得那回相见。无语。无语。门掩一庭春雨。峭寒帘幕沉沉。”则是回忆往事,描述了曾经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情,门掩春雨,帘幕沉沉,暗示着悲苦的离别。最后一句“银烛烧时夜深。深夜。深夜。又是海棠花谢。”则表现出难以入眠的夜晚,以及海棠花谢的寓意,暗示着爱情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时间和情感的无情流逝。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三台令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歌,用红豆、秦声、雁筝、海棠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恋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之情。第一句“红豆。红豆。知否…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歌,用红豆、秦声、雁筝、海棠等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与恋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之情。第一句“红豆。红豆。知否别来人瘦。”中,“红豆”指的是相思之情,“别来人瘦”则表达了因为思念而瘦弱的心境。第二句“月明何处秦声。肠断墙头雁筝。筝雁。”则描写了月下相思,对着秦时古音感叹惆怅;同时也用“肠断墙头”“筝雁”等意象,表现了心灵的离愁别绪。第三句“筝雁。记得那回相见。无语。无语。门掩一庭春雨。峭寒帘幕沉沉。”则是回忆往事,描述了曾经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情,门掩春雨,帘幕沉沉,暗示着悲苦的离别。最后一句“银烛烧时夜深。深夜。深夜。又是海棠花谢。”则表现出难以入眠的夜晚,以及海棠花谢的寓意,暗示着爱情的短暂和无常。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时间和情感的无情流逝。折叠

作者介绍

刘嗣绾 刘嗣绾 刘嗣绾(1762-1821年),字简之,又字芙初,号醇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从祖父始皆寓无锡之锦树里。所著有《尚絅堂集》,《筝船词》。…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283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