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念怀与安

出自清朝洪亮吉的《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其二
夜吟方倚树,晓梦已入竹。风铃散疏声,悬灯照凄绿。
颇欣谢尘事,息仰在深谷。迹感铩羽禽,狂惊失群鹿。
穷乡此留滞,乐岁苦踯躅。岂念怀与安,徒成歌复哭。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其二拼音解读
yín fāng shù
xiǎo mèng zhú
fēng líng sàn shū shēng
xuán dēng zhào 绿
xīn xiè chén shì
yǎng zài shēn
gǎn shā qín
kuáng jīng shī qún 鹿
qióng xiāng liú zhì
suì zhí zhú
niàn huái 怀 ān
ché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独自靠在树旁,回忆过去的事情,思考自己的处境,感慨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他在夜晚听到风铃发出悠扬的声音,看到悬挂着灯笼的竹林变得更加昏暗幽静。他谈论了自己对于世俗之事的看法,认为只有回避烦扰和养心的事物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和满足。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惆怅和困苦,最终只能以哀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生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深沉、忧郁的意境。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独自靠在树旁,回忆过去的事情,思考自己的处境,感慨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他在夜晚听到风铃发出悠扬的声…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独自靠在树旁,回忆过去的事情,思考自己的处境,感慨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他在夜晚听到风铃发出悠扬的声音,看到悬挂着灯笼的竹林变得更加昏暗幽静。他谈论了自己对于世俗之事的看法,认为只有回避烦扰和养心的事物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和满足。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惆怅和困苦,最终只能以哀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生的描写,表现出了一种深沉、忧郁的意境。折叠

作者介绍

洪亮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朝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270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