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莺花稗史情

出自清朝魏源的《寰海后十首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官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寰海后十首拼音解读
céng wén bīng huà chéng píng
jiàn chéng píng huà zhàn zhēng
jìn shū fēng jìn
ér tán hǎi guó tán bīng
mèng zhōng shū cǎo cāng shēng lèi
shī yīng huā bài shǐ qíng
guān fěi shí xiū xué shè
jīng jiàng guàn hàn gōng qī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探讨了战争和和平之间的关系。诗人说,我们常常听到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谈论和平,但却很少听到那些生活在和平中的人谈论战争。诗人用鹤飞羽落、檄文飘扬的形象来描绘曾经的战乱时期,而现在则是孩子们谈论远方的海国和婢女们谈论军队。诗人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融入到诗歌中:他在梦中看到了草木离乱和人们流泪的景象,在诗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渴望。诗人还通过提到拾遗记、绛灌汉公卿等历史事件,暗示了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呼吁人们远离官匪,重视教育和学习。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动荡和混乱的厌恶。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寰海后十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战争和和平之间的关系。诗人说,我们常常听到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谈论和平,但却很少听到那些生活在和平中的人谈论战…展开
这首诗探讨了战争和和平之间的关系。诗人说,我们常常听到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谈论和平,但却很少听到那些生活在和平中的人谈论战争。诗人用鹤飞羽落、檄文飘扬的形象来描绘曾经的战乱时期,而现在则是孩子们谈论远方的海国和婢女们谈论军队。诗人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融入到诗歌中:他在梦中看到了草木离乱和人们流泪的景象,在诗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渴望。诗人还通过提到拾遗记、绛灌汉公卿等历史事件,暗示了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呼吁人们远离官匪,重视教育和学习。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动荡和混乱的厌恶。折叠

作者介绍

魏源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清朝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1322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