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将看画亦眼明
出自清朝姚鼐的《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 一峰掘起天当中,撑拄元气开鸿濛。左右阖辟两巨壑,径路各绝风云通。
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水交山断置人家,松响溪声动窗几。
岩高谷迥居无邻,松林有路无行人。岂非高士尝避秦,自此千载无问津。
又疑灵境与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龙眠东,西望两谷口。
每至夕阳时,岚光纷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屦竟隔青崔嵬。
却寻图中幽谷到穷处,忽有数峰天际来。张君画山最得古人妙,俯视百年画史皆尘埃。
人家收得尺绢素,屈指不数王麓台。何况林卉与翎羽,扰扰俗工何足取。
韩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遗儿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将看画亦眼明。
于今安得张君死复生,与余结茅共对青山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所作,描写了他眼中的一座高山。该山峰不仅耸立于天地间,而且是元气的象征。它左右两侧有深谷,登上山顶后可以看到风云的交汇处。该山林茂草长,松树和溪流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虽然这座山峰孤零零地矗立着,但却是灵境与尘世的分界,是天地神物所珍视的地方。诗人把自己的住所称为“龙眠东”,并期望能够从窗户向西远眺两个山口。每当夕阳斜照时,山间的岚光会透过窗户映照进来。虽然诗人年事已高,但他仍希望能够继续探寻这座山峰的奥秘。他欣赏张君画山的技艺,认为他最好地体现了古人的意境。他觉得图画、绢帛等物品虽然珍贵,但跟林木、鸟羽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还提到了几位历史上的画家,表达了他对山水艺术的热爱。最后,诗人希望张君能够重获新生,和他一起在青山绿水间结茅而居。
- 背诵
-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所作,描写了他眼中的一座高山。该山峰不仅耸立于天地间,而且是元气的象征。它左右两侧有深谷,登上山…展开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所作,描写了他眼中的一座高山。该山峰不仅耸立于天地间,而且是元气的象征。它左右两侧有深谷,登上山顶后可以看到风云的交汇处。该山林茂草长,松树和溪流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虽然这座山峰孤零零地矗立着,但却是灵境与尘世的分界,是天地神物所珍视的地方。诗人把自己的住所称为“龙眠东”,并期望能够从窗户向西远眺两个山口。每当夕阳斜照时,山间的岚光会透过窗户映照进来。虽然诗人年事已高,但他仍希望能够继续探寻这座山峰的奥秘。他欣赏张君画山的技艺,认为他最好地体现了古人的意境。他觉得图画、绢帛等物品虽然珍贵,但跟林木、鸟羽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还提到了几位历史上的画家,表达了他对山水艺术的热爱。最后,诗人希望张君能够重获新生,和他一起在青山绿水间结茅而居。折叠 -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朝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56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