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拄笏
出自清朝沈曾植的《满江红 天桥晚望》- 江上青山,冷眼看、先生玉貌。风尘里、几回拄笏,几时落帽。
下客囊争先脱颖,中流壶复谁同调。只飞飞、野鸭蔽空来,争粱稻。
天欲补,共工笑。堤待障,冯夷掉。已太阿拱手,镡颠锷倒。
蕉下竞迷藏覆鹿,林閒自怪徘徊鸟。对长江、直下意何如,千帆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江上青山,以及一个风流俊雅的文人先生。他在江边几次拄着笏杖,几次落帽子,观赏野鸭争粮的情景,感叹天地之间的美好和丰盈。他与其他旅客争相提囊下船,也参与中流壶的游戏,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这个先生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迁的时代。诗中提到了已经消失的神话人物——共工和太阿,并暗示着许多事物都将被时间所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对于长江的直下意义进行思考和凝视,心中千帆渺茫,感慨万分。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好和人文情怀的颂扬。
- 背诵
-
满江红 天桥晚望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上青山,以及一个风流俊雅的文人先生。他在江边几次拄着笏杖,几次落帽子,观赏野鸭争粮的情景,感叹天地之间的美…展开这首诗描写了江上青山,以及一个风流俊雅的文人先生。他在江边几次拄着笏杖,几次落帽子,观赏野鸭争粮的情景,感叹天地之间的美好和丰盈。他与其他旅客争相提囊下船,也参与中流壶的游戏,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这个先生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迁的时代。诗中提到了已经消失的神话人物——共工和太阿,并暗示着许多事物都将被时间所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对于长江的直下意义进行思考和凝视,心中千帆渺茫,感慨万分。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好和人文情怀的颂扬。折叠 -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55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