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恨常乖离

出自清朝郑孝胥的《送柽弟入都
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兹。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送柽弟入都拼音解读
tóng chū dōu
shí liù nián
jīn dōu
liáng shèn bēi
liǎng xiōng suī wèi lǎo
jiē nián shǎo shí
shì shuō
suǒ yōu hán
fēng zhōng chuán
bēn tāo měng xiàng chí
yuàn piāo liú
dàn hèn cháng guāi
shí tíng
gān xīn
xiàng lái shèng
wèi fēi
jìn shì qiú
cóng rén gòu kuáng chī
niàn háng shì
zhèng suǒ
mǐn shì duō biǎn xiá
hóng nǎi shòu
yào jiè zhī
shén zhì
shū chí
jīn zhī suǒ háng
shì rén jiàn zhī
ào fēi màn
juàn fēi cuī tuí
cùn xīn hóng guàn yuè
chóu wé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谊和生活的困境。作者和他的朋友一起度过了十六年的时光,但现在朋友要回到都城去了,这让他感到既高兴又悲伤。 两个兄弟虽然年龄相仿,但经历不同。他们都面临着贫穷和饥饿的困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 作者将自己比作一艘漂浮在风中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奋力前行。尽管作者不怨受苦又常离散,但他仍然痛恨分别的痛苦,渴望停泊在安定之处。 作者曾希望成为进士,但后来他意识到这并不重要。他希望他的朋友能够成功,但他也认识到身为闽南士子的压力和限制,并警告朋友要小心避免这些限制。 最后,作者表达出了他的思考,指出读书是提高智慧、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尽管他走在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上,但他并不傲慢或颓废,他只是追求自己的内心真实,并希望他的朋友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行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柽弟入都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谊和生活的困境。作者和他的朋友一起度过了十六年的时光,但现在朋友要回到都城去了,这让他感到既高兴又悲伤。…展开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谊和生活的困境。作者和他的朋友一起度过了十六年的时光,但现在朋友要回到都城去了,这让他感到既高兴又悲伤。 两个兄弟虽然年龄相仿,但经历不同。他们都面临着贫穷和饥饿的困境,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 作者将自己比作一艘漂浮在风中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奋力前行。尽管作者不怨受苦又常离散,但他仍然痛恨分别的痛苦,渴望停泊在安定之处。 作者曾希望成为进士,但后来他意识到这并不重要。他希望他的朋友能够成功,但他也认识到身为闽南士子的压力和限制,并警告朋友要小心避免这些限制。 最后,作者表达出了他的思考,指出读书是提高智慧、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尽管他走在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上,但他并不傲慢或颓废,他只是追求自己的内心真实,并希望他的朋友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行动。折叠

作者介绍

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5304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