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侯刻丛书

出自清朝郑孝胥的《徐积馀随庵勘书图
北江论藏书,数等意甚备。推原正缺失,考订家为最。
何人可当此,惟数钱与戴。其次辩板片,错认不少贷。
是谓校雠家,抱经覃溪类。又次曰收藏,异本广收致。
下供博士览,上或补金匮。天一阁嶙峋,瓶花斋珍袐。
昆山传是楼,海内共惊视。又如嗜宋刻,所获多精致。
旨意纵未窥,年日务省记。邬镇鲍处士,吴门黄主事。
斯为赏鉴家,可喜亦其次。乃若钱景开,陶氏五柳辈。
湖州施汉英,巧掠仍贩卖。旧家有中落,贱取计必遂。
富室苟好书,索价每十倍。其风斯下矣,掠贩诚逐利。
徐侯刻丛书,艺林极宝贵。庶几比荛翁,后贤恃《津逮》。
稚存语虽谑,颇亦饶风味。聊题《随庵图》,世变堪嗟慨。
徐积馀随庵勘书图拼音解读
běi jiāng lùn cáng shū
shù děng shèn bèi
tuī yuán zhèng quē shī
kǎo dìng jiā wéi zuì
rén dāng
wéi shù qián dài
biàn bǎn piàn
cuò rèn shǎo dài
shì wèi xiào chóu jiā
bào jīng tán lèi
yòu yuē shōu cáng
běn guǎng 广 shōu zhì
xià gòng shì lǎn
shàng huò jīn kuì
tiān lín xún
píng huā zhāi zhēn
kūn shān chuán shì lóu
hǎi nèi gòng jīng shì
yòu shì sòng
suǒ huò duō jīng zhì
zhǐ zòng wèi kuī
nián shěng
zhèn bào chù shì
mén huáng zhǔ shì
wéi shǎng jiàn jiā
nǎi ruò qián jǐng kāi
táo shì liǔ bèi
zhōu shī hàn yīng
qiǎo luě réng fàn mài
jiù jiā yǒu zhōng luò
jiàn suí
shì gǒu hǎo shū
suǒ jià měi shí bèi
fēng xià
luě fàn chéng zhú
hóu cóng shū
lín bǎo guì
shù ráo wēng
hòu xián shì jīn dǎi
zhì cún suī xuè
ráo fēng wèi
liáo suí ān
shì biàn kān jiē kǎ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在谈论藏书之道。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藏书家应该拥有数不尽的珍贵图书,并且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的缺失和错误,使收藏达到最高水平。但是,现实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和专业知识。 在中国古代,许多人热衷于收集图书,其中一些人是通过购买、交换或掠夺来获得书籍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收集图书的风气和方法。一些人会花很大的钱去购买一本书,而另一些人则会钻研错版和异本等细节,以便找到更完整、更准确的版本。 此外,这首诗还提到了一些著名的藏书家和他们的收藏,包括天一阁、瓶花斋、昆山传是楼等等。这些藏书家通过他们的收藏,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使后人得以欣赏和学习。 最后,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忧虑。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贵的书籍可能会失传,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徐积馀随庵勘书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在谈论藏书之道。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藏书家应该拥有数不尽的珍贵图书,并且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的缺失和错误,使收藏达…展开
这首诗是在谈论藏书之道。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藏书家应该拥有数不尽的珍贵图书,并且能够准确地辨别它们的缺失和错误,使收藏达到最高水平。但是,现实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和专业知识。 在中国古代,许多人热衷于收集图书,其中一些人是通过购买、交换或掠夺来获得书籍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收集图书的风气和方法。一些人会花很大的钱去购买一本书,而另一些人则会钻研错版和异本等细节,以便找到更完整、更准确的版本。 此外,这首诗还提到了一些著名的藏书家和他们的收藏,包括天一阁、瓶花斋、昆山传是楼等等。这些藏书家通过他们的收藏,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使后人得以欣赏和学习。 最后,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忧虑。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宝贵的书籍可能会失传,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折叠

作者介绍

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526791.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