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棉天霁

出自清朝薛时雨的《踏莎行 馀杭道中
苦竹沿溪,青莎贴水。斜阳黯黯遥山翠。一声欸乃送轻舟,行人渐入芦花里。
打稻场连,剥棉天霁。桑麻而外无閒地。村居风景旧关心,勾将一片乡思起。
踏莎行 馀杭道中拼音解读
zhú yán 沿
qīng shā tiē shuǐ
xié yáng àn àn yáo shān cuì
shēng ě nǎi sòng qīng zhōu
háng rén jiàn huā
dào chǎng lián
bāo mián tiān
sāng ér wài jiān
cūn fēng jǐng jiù guān xīn
gōu jiāng piàn xi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第一段描述了沿溪而建的竹林,绿意盎然,斜阳将山峦染上了青翠色,同时行人驾舟离开,留下一声欸乃,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第二段则是描写农村的景象。它以打稻、剥棉为主题,表现出农民的生活与劳动,而桑麻等农作物也显露出来。此外,村庄风景也让作者有些关切,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踏莎行 馀杭道中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第一段描述了沿溪而建的竹林,绿意盎然,斜阳将山峦染上了青翠色,同时行人…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第一段描述了沿溪而建的竹林,绿意盎然,斜阳将山峦染上了青翠色,同时行人驾舟离开,留下一声欸乃,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第二段则是描写农村的景象。它以打稻、剥棉为主题,表现出农民的生活与劳动,而桑麻等农作物也显露出来。此外,村庄风景也让作者有些关切,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折叠

作者介绍

薛时雨 薛时雨 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安徽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官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著有《藤香馆集》,附词二种:《西湖橹唱》、《江舟欸乃》。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亲家。…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8526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