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坛散炉馥
出自清朝李慈铭的《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 其二》- 云门外六院,兹地据丹麓。入门仍见山,古藓一庭绿。
松阴飐双幡,经坛散炉馥。龛石栖寒花,厨烟出深竹。
颇忆湛然师,尘锡参道俗。先贤习元悟,往往寄高躅。
禅房留定云,蒲褐此间宿。茶火伴夜深,山志静可读。
天风摇殿铃,时闻暗泉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云门外六院”的佛教寺庙的景象,该寺庙位于丹麓山下。诗人在入门之后,看到了山川的美景以及古老的石头和青翠欲滴的苔藓。松树的阴影下挂着双龙幡,佛教经书摆放在经坛上,香炉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花儿开在小洞穴里,厨房中烟雾袅袅。 诗人回忆起湛然禅师,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先贤,常常参加道场活动。先贤们都学习了佛法的精髓,而且有时也在此地作为高僧居住。在这个禅房里,可以看到定云老师留下的足迹,诗人就在这里度过了一夜。热茶和温暖的火炉伴随着深夜,静谧的山林让心灵得到安宁。 最后,天风吹响殿内的铃声,此时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佛教寺庙的宁静和内敛,诗人也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份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 背诵
-
初冬携舟至平水溪口由望仙桥入宝严寺夜宿澄公房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云门外六院”的佛教寺庙的景象,该寺庙位于丹麓山下。诗人在入门之后,看到了山川的美景以及古老的石头和…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云门外六院”的佛教寺庙的景象,该寺庙位于丹麓山下。诗人在入门之后,看到了山川的美景以及古老的石头和青翠欲滴的苔藓。松树的阴影下挂着双龙幡,佛教经书摆放在经坛上,香炉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花儿开在小洞穴里,厨房中烟雾袅袅。 诗人回忆起湛然禅师,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先贤,常常参加道场活动。先贤们都学习了佛法的精髓,而且有时也在此地作为高僧居住。在这个禅房里,可以看到定云老师留下的足迹,诗人就在这里度过了一夜。热茶和温暖的火炉伴随着深夜,静谧的山林让心灵得到安宁。 最后,天风吹响殿内的铃声,此时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佛教寺庙的宁静和内敛,诗人也在这里感受到了一份心灵的净化和安宁。折叠 -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8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