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之为糜

出自清朝俞樾的《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 选二 其一
小口三,大口六,六文钱,一合粟。炊之为糜,不盈一掬,何况小口又减半,虽易糠秕且未足。
昔时富户今亦贫,何人为具黔敖粥。西风策策吹茅檐,大口小口同声哭。
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 选二 其一拼音解读
xiǎo kǒu sān
kǒu liù
liù wén qián
chuī zhī wéi
yíng
kuàng xiǎo kǒu yòu jiǎn bàn
suī kāng qiě wèi
shí jīn pín
rén wéi qián áo zhōu
西 fēng chuī máo yán
kǒu xiǎo kǒu tóng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贫困人民生活的困难和艰苦。小口三,大口六,表示食物非常匮乏,每天只能吃三小口或六大口;六文钱只能换一合粟,甚至煮成稀粥也不够填饱肚子。诗中提到了富户变成了贫困人民,说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动荡不安,导致很多人生活陷入困境。最后一句描述西风呼啸,房屋简陋,人们只能哭泣,表达了他们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悲伤。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阶级差距悬殊,穷人生活十分艰难,流露出对生活的苦涩和对社会的不满。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乐府体四章记江浙大水 选二 其一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贫困人民生活的困难和艰苦。小口三,大口六,表示食物非常匮乏,每天只能吃三小口或六大口;六文钱只能换一合粟…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贫困人民生活的困难和艰苦。小口三,大口六,表示食物非常匮乏,每天只能吃三小口或六大口;六文钱只能换一合粟,甚至煮成稀粥也不够填饱肚子。诗中提到了富户变成了贫困人民,说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动荡不安,导致很多人生活陷入困境。最后一句描述西风呼啸,房屋简陋,人们只能哭泣,表达了他们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悲伤。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阶级差距悬殊,穷人生活十分艰难,流露出对生活的苦涩和对社会的不满。折叠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796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