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芙蓉牍案旁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留石行奉呈黄参军》- 英州之石甲天下,一一峰峦削成者。尺寸皆作一岩洞,一卷已自成西华。
使君作宦来炎方,十四芙蓉牍案旁。嵌空斗竦分韶石,大小相叠读书床。
扁舟不肯载归去,留我草堂使箕踞。奇云所变势巉岩,就中大者如淫预。
昔人高致有陆绩,虽清亦爱郁林石。君今石乃似沉香,十四芙蓉同一掷。
沉香长在沉香浦,英石长与翁山伍。行者为岱坐为嵩,乳窦玲珑出烟雨。
君之风流在此间,苍翠依依是玉颜。殷勤洗濯去苔藓,朝夕再拜那能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英州之石的壮丽景象和使君在官场中的心路历程。英州之石是一片峰峦,尺寸大小不一,但都被削成陡峭的岩洞,其中最大的一块叫做西华石,读书床就建在它上面。作者从英州来到炎方任官,他看见了这块石头,被它的壮美所吸引,决定留在这里。他欣赏石头的形态与色彩,认为这些石头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卓绝的文化价值。作者还提到了其他地方的名胜,如沉香浦、翁山和乳窦等,表达了对这些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最后,作者向这些美景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达了对故人陆绩、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整篇诗歌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背诵
-
留石行奉呈黄参军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英州之石的壮丽景象和使君在官场中的心路历程。英州之石是一片峰峦,尺寸大小不一,但都被削成陡峭的岩洞,其中最大…展开这首诗描写了英州之石的壮丽景象和使君在官场中的心路历程。英州之石是一片峰峦,尺寸大小不一,但都被削成陡峭的岩洞,其中最大的一块叫做西华石,读书床就建在它上面。作者从英州来到炎方任官,他看见了这块石头,被它的壮美所吸引,决定留在这里。他欣赏石头的形态与色彩,认为这些石头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卓绝的文化价值。作者还提到了其他地方的名胜,如沉香浦、翁山和乳窦等,表达了对这些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最后,作者向这些美景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达了对故人陆绩、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整篇诗歌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折叠 -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6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