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羸瓶多有功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后箪友篇
古之瓢饮巢与繇,颜渊亦以酌溪流。彼皆苦叶匏所作,短颈大腹轻且浮。
系而不食经霜落,腰之深浅用亦优。我之瓢与香瘿瘤,根之生结非香肉。
渣滓已化馀皮坚,黄熟未成苦面皱。一柄屈折珠斗同,又如人胆刳空中。
就泉掐取日挹注,不用羸瓶多有功。一勺于我亦已足,五石笑彼无所容。
平生与箪作一处,贫贱之交相尔汝。匏瓜无匹箪其匹,中流千金吾不与。
未能长吸作鲸鱼,且复量腹为偃鼠。所乐谁言不在兹,洋洋泌水吾香糈。
此瓢真是吾俦侣,五岳相携历寒暑。中路与君恐非情,使箪无友长伶仃。
不及昔时太白老,鸬鹚之杓同死生。箪友在君宁在我,久要于义乃云可。
木质轻微不足贵,遗君当致一金叵。
后箪友篇拼音解读
zhī piáo yǐn cháo yáo
yán yuān zhuó liú
jiē páo suǒ zuò
duǎn jǐng qīng qiě
ér shí jīng shuāng luò
yāo zhī shēn qiǎn yòng yōu
zhī piáo xiāng yǐng liú
gēn zhī shēng jié fēi xiāng ròu
zhā huà jiān
huáng shú wèi chéng miàn zhòu
bǐng shé zhū dòu tóng
yòu rén dǎn kōng zhōng
jiù quán qiā zhù
yòng léi píng duō yǒu gōng
sháo
shí xiào suǒ róng
píng shēng dān zuò chù
pín jiàn zhī jiāo xiàng ěr
páo guā dān
zhōng liú qiān jīn
wèi néng zhǎng zuò jīng
qiě liàng wéi yǎn shǔ
suǒ shuí yán zài
yáng yáng shuǐ xiāng
piáo zhēn shì chóu
yuè xiàng xié hán shǔ
zhōng jūn kǒng fēi qíng
shǐ 使 dān yǒu zhǎng líng dīng
shí tài bái lǎo
zhī sháo tóng shēng
dān yǒu zài jūn níng zài
jiǔ yào nǎi yún
zhì qīng wēi guì
jūn dāng zhì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瓢的关系,以及对瓢的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古代贵族巢和繇,以及颜渊都使用苦叶匏制成的瓢来饮水。这种瓢因为短颈、大腹,轻且浮,所以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被用于船上饮水。 然后,诗人介绍了自己的瓢和香瘿瘤,这两种瓢不同于古代贵族所用的瓢。它们的根部并非像香肉一样生长结实,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变得坚硬,而且仍然保持着原本的形态。虽然不如古代贵族所用的瓢那么轻便,但它们却不易被霜冻裂开,并且容量大小适中,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使用瓢取水的方式,他会到泉边用手掐取清泉,直接倒入瓢中。由于瓢容量适中,只需要取一勺水就足够喝了,而且比使用羸瓶更加方便。 最后,诗人强调了自己与箪的关系,虽然瓢是自己的好伙伴,但与箪���交情更加深厚。他们虽然贫贱相交,但却能够共同度过寒暑,这种友谊在他心中非常珍贵。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并不想像鲸鱼那样长时间依赖瓢来喝水,只是觉得瓢是自己的好朋友罢了。 总之,这首诗借用了瓢的形象来表达了作者对物品价值的看法和对友谊的珍视。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后箪友篇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瓢的关系,以及对瓢的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古代贵族巢和繇,以及颜渊都使用苦叶匏制成的瓢来饮水。…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瓢的关系,以及对瓢的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了古代贵族巢和繇,以及颜渊都使用苦叶匏制成的瓢来饮水。这种瓢因为短颈、大腹,轻且浮,所以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被用于船上饮水。 然后,诗人介绍了自己的瓢和香瘿瘤,这两种瓢不同于古代贵族所用的瓢。它们的根部并非像香肉一样生长结实,而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变得坚硬,而且仍然保持着原本的形态。虽然不如古代贵族所用的瓢那么轻便,但它们却不易被霜冻裂开,并且容量大小适中,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使用瓢取水的方式,他会到泉边用手掐取清泉,直接倒入瓢中。由于瓢容量适中,只需要取一勺水就足够喝了,而且比使用羸瓶更加方便。 最后,诗人强调了自己与箪的关系,虽然瓢是自己的好伙伴,但与箪���交情更加深厚。他们虽然贫贱相交,但却能够共同度过寒暑,这种友谊在他心中非常珍贵。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并不想像鲸鱼那样长时间依赖瓢来喝水,只是觉得瓢是自己的好朋友罢了。 总之,这首诗借用了瓢的形象来表达了作者对物品价值的看法和对友谊的珍视。折叠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6301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