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奔走争祈晴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沟壑行》- 岭南三月桐未华,柳才生发青鬖髿。緤布欲裁无棉絮,冷淘欲作无槐芽。
雨多天乔皆烂死,一春花蘤失红紫。水潦不忧却忧旱,春雨未应逢甲子。
农夫奔走争祈晴,吉贝豆苗伤已矣。已过清明十馀日,苦寒尚与龙荒似。
餐眠谁问浣花翁,一日素书三四纸。抵死饥寒不忍言,甘心沟壑今如此。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岭南地区三月的景象。桐花和柳条开始生长,但是缺乏棉絮和槐芽,使得緤布无法裁剪和冷淘米无法煮熟。雨水不断,但天气湿冷导致许多花朵凋谢并且人们担心旱灾。农夫们为了祈求晴天而奔波,但已经有些庄稼受到了伤害。清明节已经过去十几天,但仍然寒冷得像龙荒时期一样。作者感到饥饿和寒冷,但他不想抱怨,依然写下了几页素纸来发泄他的情感。
- 背诵
-
沟壑行诗意赏析
-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6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