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与婵娟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一丛花 烛花》- 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
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
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
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恋人之间的离别和思念。最初的时候,他们像金粟一样微小、脆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变得美丽、坚强,就像玉芝一样。然而,风吹来,又让他们像芙蓉朵一样轻盈,欢乐自由,不会让人感到悲伤。 作者用“春色泥人”比喻爱情,殷勤地并蒂生长,但也要避免过于煎熬。尽管秋天的离别令人心痛,但是夜空中有皎洁的月光,它们就像红豆一样美丽,可以传递情感,寄托思念。虽然山路很长,但当听到恋人的好消息,眼泪止不住地落下,但嫣然的笑容也回到了脸上,因为知道恋人幸福,自己也感到开心。
- 背诵
-
一丛花 烛花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恋人之间的离别和思念。最初的时候,他们像金粟一样微小、脆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变得美丽、坚强,就像玉…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恋人之间的离别和思念。最初的时候,他们像金粟一样微小、脆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变得美丽、坚强,就像玉芝一样。然而,风吹来,又让他们像芙蓉朵一样轻盈,欢乐自由,不会让人感到悲伤。 作者用“春色泥人”比喻爱情,殷勤地并蒂生长,但也要避免过于煎熬。尽管秋天的离别令人心痛,但是夜空中有皎洁的月光,它们就像红豆一样美丽,可以传递情感,寄托思念。虽然山路很长,但当听到恋人的好消息,眼泪止不住地落下,但嫣然的笑容也回到了脸上,因为知道恋人幸福,自己也感到开心。折叠 -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5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