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青

出自清朝吴伟业的《昙阳观访文学博介石兼读苍雪师旧迹有感
先生头白发垂耳,博士无官家万里。讲席漂零笠泽云,乡心断绝昆明水。
南来道者为苍公,说经如虎诗如龙。大渡河头洗白足,一枝椰栗栖中峰。
与君相见砉然笑,石床对语羁愁空。故园西境接身毒,雪山照耀流沙通。
神僧大儒却并出,雕题久矣渐华风。呜呼铜鼓鸣,庄蹻起。
青草湖边筑营垒,金马碧鸡怅已矣。人言尧幽囚,或言舜野死,目断苍梧泪不止。
吾州城南祠仙子,窈窕丹青映图史。玉棺上天人不见,遗骨千年蜕于此。
先生结茅居其傍,归不归兮思故乡。尽道长沙军,已得滇池王。
伏波南下开夜郎,乌爨孤城犹屈强。青蛉绝塞终微茫。
忽得山中书,苍公早化去。支遁经台树陨花,文翁书屋风飘絮。
噫嘻乎悲哉!香象归何处,杜宇啼偏哀。月明梦落桄榔台。
丈夫行年已七十,天涯戎马知何日。点苍青,洱海白,道路虽开亦无及。
昙阳观访文学博介石兼读苍雪师旧迹有感拼音解读
xiān shēng tóu bái chuí ěr
shì guān jiā wàn
jiǎng piāo líng yún
xiāng xīn duàn jué kūn míng shuǐ
nán lái dào zhě wéi cāng gōng
shuō jīng shī lóng
tóu bái
zhī zhōng fēng
jūn xiàng jiàn huā rán xiào
shí chuáng duì chóu kōng
yuán 西 jìng jiē shēn
xuě shān zhào yào 耀 liú shā tōng
shén sēng què bìng chū
diāo jiǔ jiàn huá fēng
tóng míng
zhuāng jiǎo
qīng cǎo biān zhù yíng lěi
jīn chàng
rén yán yáo yōu qiú
huò yán shùn
duàn cāng lèi zhǐ
zhōu chéng nán xiān
yǎo tiǎo dān qīng yìng shǐ
guān shàng tiān rén jiàn
qiān nián tuì
xiān shēng jié máo bàng
guī guī xiāng
jìn dào zhǎng shā jūn
diān chí wáng
nán xià kāi láng
cuàn chéng yóu qiáng
qīng líng jué sāi zhōng wēi máng
shān zhōng shū
cāng gōng zǎo huà
zhī dùn jīng tái shù yǔn huā
wén wēng shū fēng piāo
bēi zāi
xiāng xiàng guī chù
piān āi
yuè míng mèng luò guāng láng tái
zhàng háng nián shí
tiān róng zhī
diǎn cāng qīng
ěr hǎi bái
dào suī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行踪不定的学者,他虽然晚年举目无亲,但仍热爱讲学、写诗,并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归乡、历史记载、宿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也描绘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自然景观,使整首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地方特色,反映出作者对于故国沧桑和文化衰败的忧虑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昙阳观访文学博介石兼读苍雪师旧迹有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行踪不定的学者,他虽然晚年举目无亲,但仍热爱讲学、写诗,并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境…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行踪不定的学者,他虽然晚年举目无亲,但仍热爱讲学、写诗,并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他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归乡、历史记载、宿命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也描绘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自然景观,使整首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地方特色,反映出作者对于故国沧桑和文化衰败的忧虑之情。折叠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175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