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愧趋丹禁
出自唐朝崔峒的《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辞职后的遭遇。他叫做“燕代官”,意味着他曾经在燕京(今天的北京)担任过一定的行政职务。但是现在他已经离开了官场,江湖路指的是他重新开始的新生活。他被称为“九迁从命薄”,表明他在官场上历经多次调动和升迁,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更高的职位。 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已经四十岁了,而能够有所成就并不容易。他说:“四十幸人闻”。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朝廷,但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自称“迹愧趋丹禁”——表示他在朝中的表现良好,值得得到皇帝的赏识。同时,诗人也讲述了自己曾经的荣誉,他曾经被关进白云山的监狱,而现在他已经重获自由,并且能够前去见明君。 最后,诗人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感慨地说自己不知道是否会回到那个海边城市——沧海。这句话暗示着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依然坚定地寻找新的机遇和道路。
- 背诵
-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辞职后的遭遇。他叫做“燕代官”,意味着他曾经在燕京(今天的北京)担任过一定的行政职务。但是现在他已经…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官员辞职后的遭遇。他叫做“燕代官”,意味着他曾经在燕京(今天的北京)担任过一定的行政职务。但是现在他已经离开了官场,江湖路指的是他重新开始的新生活。他被称为“九迁从命薄”,表明他在官场上历经多次调动和升迁,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更高的职位。 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已经四十岁了,而能够有所成就并不容易。他说:“四十幸人闻”。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朝廷,但他对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自称“迹愧趋丹禁”——表示他在朝中的表现良好,值得得到皇帝的赏识。同时,诗人也讲述了自己曾经的荣誉,他曾经被关进白云山的监狱,而现在他已经重获自由,并且能够前去见明君。 最后,诗人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感慨地说自己不知道是否会回到那个海边城市——沧海。这句话暗示着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依然坚定地寻找新的机遇和道路。折叠 -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朝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代表作:《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