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明天宝日

出自宋朝祖无择的《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三
吏隐宜春郡,追惟二相贤。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
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不才非不幸,异代若差肩。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三拼音解读
yǐn chūn jùn
zhuī wéi èr xiàng xián
jiē míng tiān bǎo
mào huì chāng nián
yǒu shàn céng lèi
péng jiān
cái fēi xìng
dài ruò chà j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来自唐朝诗人杜牧的《题宣州李公祠》。整个诗歌描述了作者在宣州李公祠中追思两位贤相的经历,同时也表达出对友谊和才能的思考。 第一句“吏隐宜春郡,追惟二相贤”,指的是两位隐居的贤相,他们都曾在宜春郡做过官。作者在这里缅怀他们的功绩和品德。 第二句“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用气象手法描写了他们在位时国家安定繁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对他们功业的敬佩。 第三句“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探讨了友情和人际关系的话题,认为善良友好的交往不应该导致烦恼,而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珍视。同时,作者也承认了自己曾经因为朋友而受到冤枉和困扰。 最后一句“不才非不幸,异代若差肩”,则意味着作者自己并不是没有才华,只是生活在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被比作与那些贤相相比较差一些。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劝诫。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三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唐朝诗人杜牧的《题宣州李公祠》。整个诗歌描述了作者在宣州李公祠中追思两位贤相的经历,同时也表达出对友谊和才能的…展开
这首诗来自唐朝诗人杜牧的《题宣州李公祠》。整个诗歌描述了作者在宣州李公祠中追思两位贤相的经历,同时也表达出对友谊和才能的思考。 第一句“吏隐宜春郡,追惟二相贤”,指的是两位隐居的贤相,他们都曾在宜春郡做过官。作者在这里缅怀他们的功绩和品德。 第二句“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用气象手法描写了他们在位时国家安定繁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对他们功业的敬佩。 第三句“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探讨了友情和人际关系的话题,认为善良友好的交往不应该导致烦恼,而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珍视。同时,作者也承认了自己曾经因为朋友而受到冤枉和困扰。 最后一句“不才非不幸,异代若差肩”,则意味着作者自己并不是没有才华,只是生活在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被比作与那些贤相相比较差一些。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劝诫。折叠

作者介绍

祖无择 祖无择 (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955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