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中书君

出自宋朝程洵的《留别处州陈舜卿教授以笔赠之
中岁探至道,颇欲齐得丧。偶然遇逆境,又尔起诸妄。
贤哉陈夫子,胸次甚夷旷。警我以微言,恐我犹事障。
嗟我与夫子,少长异州党。倾盖逆旅中,谈笑便抵掌。
谁言江浙远,嗜好无异尚。我虽谬涉世,途穷理归鞅。
而君方朝天,高论献忠谠。赠君秋兔毫,聊以代杯盎。
勿云管城子,未有食肉相。当知中书君,日侍九天上。
留别处州陈舜卿教授以笔赠之拼音解读
zhōng suì tàn zhì dào
sàng
ǒu rán jìng
yòu ěr zhū wàng
xián zāi chén
xiōng shèn kuàng
jǐng wēi yán
kǒng yóu shì zhàng
jiē
shǎo zhǎng zhōu dǎng
qīng gài zhōng
tán xiào biàn 便 zhǎng
shuí yán jiāng zhè yuǎn
shì hǎo shàng
suī miù shè shì
qióng guī yāng
ér jūn fāng cháo tiān
gāo lùn xiàn zhōng dǎng
zèng jūn qiū háo
liáo dài bēi àng
yún guǎn chéng
wèi yǒu shí ròu xiàng
dāng zhī zhōng shū jūn
shì jiǔ tiān sh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中年时对于道理的探索和追求,但在逆境中又陷入了妄想之中。他认为陈子是个贤人,能够用微言警醒他不要迷失自己。诗人和陈子虽然出生地不同,但是在旅途中相遇并成为朋友,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志趣相投。他们在旅途中畅谈天下大事,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尽管别人说江浙文化和他们的喜好不同,但他们仍然坚信“途穷理归鞅”,即理性将会指引他们回到正道上来。尽管诗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才华,但他仍愿赠送一支秋兔毫给陈子,并表示这是他最好的心意。最后,诗人提到了中书君,表达了对他的敬佩,称他为日侍九天上的人。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留别处州陈舜卿教授以笔赠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中年时对于道理的探索和追求,但在逆境中又陷入了妄想之中。他认为陈子是个贤人,能够用微言警醒他不要迷失自己…展开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中年时对于道理的探索和追求,但在逆境中又陷入了妄想之中。他认为陈子是个贤人,能够用微言警醒他不要迷失自己。诗人和陈子虽然出生地不同,但是在旅途中相遇并成为朋友,即使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志趣相投。他们在旅途中畅谈天下大事,彼此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尽管别人说江浙文化和他们的喜好不同,但他们仍然坚信“途穷理归鞅”,即理性将会指引他们回到正道上来。尽管诗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才华,但他仍愿赠送一支秋兔毫给陈子,并表示这是他最好的心意。最后,诗人提到了中书君,表达了对他的敬佩,称他为日侍九天上的人。折叠

作者介绍

程洵 程洵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9384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