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期久罢琴

出自南北朝李端的《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长安书事寄卢纶拼音解读
ruò guàn jiā yuè
cóng shī suì yuè shēn
fān tóng lǎo jiàn
shū guǎ shǎo nián xīn
shí fāng yàn
yīn zhī míng shěn
fēi yào
shì kōng lín
zài shān xià
qīng quán dāng shù yīn
jiāo yóu yǒu diāo sàng
bié dài zhuī xún
xiàng xiù chū wén
zhōng jiǔ qín
cán chóu yóu mǎn mào
lèi zhān jīn
zhū yán hǎo
ér wàng bái qīn
zhōng líng dòng
xiàng liàn huáng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他在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去拜师学习,此后数年里游历山林,领悟人生哲理,与许多人交往,也有离别。现在他已经变得成熟沉静,但他仍然留有一些伤感和思考。 作者提到自己“弱冠”(指2岁),已经住进了一座房子(“家庐”),并且跟随老师学习多年(“从师岁月深”),但是和老师不同的是,他还有许多青春的激情没有发挥出来(“殊寡少年心”)。作者现在已经安于平淡的生活(“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常去山林中的泉水旁边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即使有些朋友已经去世或离开了他(“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他仍然记得他们。 在诗的最后,作者提到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生的短暂,而且自己已经开始老去(“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他希望自己不会被浮华所迷惑,而是要在修行中寻找真理(“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并希望将来能够达成大彻大悟的境界。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长安书事寄卢纶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他在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去拜师学习,此后数年里游历山林,领悟人生哲理,与许多人…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他在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去拜师学习,此后数年里游历山林,领悟人生哲理,与许多人交往,也有离别。现在他已经变得成熟沉静,但他仍然留有一些伤感和思考。 作者提到自己“弱冠”(指20岁),已经住进了一座房子(“家庐”),并且跟随老师学习多年(“从师岁月深”),但是和老师不同的是,他还有许多青春的激情没有发挥出来(“殊寡少年心”)。作者现在已经安于平淡的生活(“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常去山林中的泉水旁边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即使有些朋友已经去世或离开了他(“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他仍然记得他们。 在诗的最后,作者提到他已经开始意识到人生的短暂,而且自己已经开始老去(“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他希望自己不会被浮华所迷惑,而是要在修行中寻找真理(“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并希望将来能够达成大彻大悟的境界。折叠

作者介绍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90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