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声不减狄梁公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 我生少小秀不丛,题诗落笔先飞鸿。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
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
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
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
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自幼生活在清贫环境下的才子,他擅长写诗,但却过着孤独的生活。他曾经废弃过自己的账房工作,与某个叫石田樗木的志同道合之人一起生活。他深思熟虑,苦心钻研历史,但现实却并不如他所愿。他对前辈忠义之辈的事迹感到敬佩和羡慕,但自己并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后来,他得知君侯富有道德的品行,便认为君侯是可以尊重的人,并向往去见一面。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想要在美好的山水中创作诗歌的愿望。
- 背诵
-
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诗意赏析
-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