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岂有种种心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涟水观音画像赞》-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音闻而获得解脱。 诗人还表达了菩萨的悲愿力量和对众生的关爱,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私心去帮助别人。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获得清净和智慧,使魔障山迅速崩裂,大智慧常现前。 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领悟到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像观世音一样,拥有如此伟大的慈悲和愿力。
- 背诵
-
涟水观音画像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展开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音闻而获得解脱。 诗人还表达了菩萨的悲愿力量和对众生的关爱,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私心去帮助别人。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获得清净和智慧,使魔障山迅速崩裂,大智慧常现前。 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领悟到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像观世音一样,拥有如此伟大的慈悲和愿力。折叠 -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