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岂有种种心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涟水观音画像赞
稽首净圣甘露门,无量胜身遍沙界。应诸众生心所求,譬如春色花万卉。
西方肃杀忧愁地,故住宝陀落伽山。此方教体在音闻,故称名者得解脱。
一切众生杀心盛,痴暗不见不发心。故现鹰巢蚌蛤中,亦作画师画其像。
菩萨岂有种种心,皆其悲愿力如是。何人毫端寄逸想,幻出百福庄严身。
屹然欲动千光集,譬如将回紫金山。瞭然欲瞬众生好,譬如欲坼青莲花。
蛮奴水王来献诚,想见细雨天花落。众生五浊热恼中,色欲爱见所熏炙。
忽然睹此宝月相,一切毛孔皆清净。成此不思议功德,皆因上人心所献。
愿我早熏知见香,愿我常披慈忍服。愿魔障山速崩裂,愿大智慧常现前。
心精遗闻證圆通,自然静极光通达。我当定如观世音,一切众生愿如我。
涟水观音画像赞拼音解读
shǒu jìng shèng gān mén
liàng shèng shēn biàn shā jiè
yīng zhū zhòng shēng xīn suǒ qiú
chūn huā wàn huì
西 fāng shā yōu chóu
zhù bǎo tuó luò shān
fāng jiāo zài yīn wén
chēng míng zhě jiě tuō
qiē zhòng shēng shā xīn shèng
chī àn jiàn xīn
xiàn yīng cháo bàng zhōng
zuò huà shī huà xiàng
yǒu zhǒng zhǒng xīn
jiē bēi yuàn shì
rén háo duān xiǎng
huàn chū bǎi zhuāng yán shēn
rán dòng qiān guāng
jiāng huí jīn shān
liǎo rán shùn zhòng shēng hǎo
chè qīng lián huā
mán shuǐ wáng lái xiàn chéng
xiǎng jiàn tiān huā luò
zhòng shēng zhuó nǎo zhōng
ài jiàn suǒ xūn zhì
rán bǎo yuè xiàng
qiē máo kǒng jiē qīng jìng
chéng gōng
jiē yīn shàng rén xīn suǒ xiàn
yuàn zǎo xūn zhī jiàn xiāng
yuàn cháng rěn
yuàn zhàng shān bēng liè
yuàn zhì huì cháng xiàn qián
xīn jīng wén zhèng yuán tōng
rán jìng guāng tōng
dāng dìng guān shì yīn
qiē zhòng shēng yu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音闻而获得解脱。 诗人还表达了菩萨的悲愿力量和对众生的关爱,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私心去帮助别人。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获得清净和智慧,使魔障山迅速崩裂,大智慧常现前。 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领悟到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像观世音一样,拥有如此伟大的慈悲和愿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涟水观音画像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展开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佛教的圣地——甘露门,以及在那里居住的“无量胜身”。这个地方是西方肃杀忧愁的地方,被称为宝陀落伽山。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音闻而获得解脱。 诗人还表达了菩萨的悲愿力量和对众生的关爱,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私心去帮助别人。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烦恼,获得清净和智慧,使魔障山迅速崩裂,大智慧常现前。 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早日领悟到观世音菩萨所代表的智慧,并且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像观世音一样,拥有如此伟大的慈悲和愿力。折叠

作者介绍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120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