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驹夜嘶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第十五祖真赞》- 石彪肉醉,木驹夜嘶。我此三昧,非识情知。应缘而现,不落思惟。
是故钵水,以针投之。如仲尼韶,如子期琴。又如萧何,而识淮阴。
无言可寄,无迹可寻。粲然现前,传之以心。穴像之目,我岂慢神。
指树之耳,我知其因。物我如是,所立皆真。随其妙用,见我全身。
稽首真慈,为僧中王。如万星月,见者清凉。尚以众生,不信为伤。
盖盲者咎,非光掩藏。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超然自得的境界,即觉悟(三昧)。在这种三昧中,人们能够抛开世间琐事和思维,进入一种纯粹的存在状态。作者以钵中水滴落于地的方式来比喻自己在三昧中的忘我状态。他也提到了历史上几位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子期和萧何,他们都曾通过不同形式的境界感悟到真理。最后,作者说自己是真实存在的,而所有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认知它们,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就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他向身为僧王的佛教领袖表示尊敬,并呼吁广大众生相信真理,避免因盲目追求而遭受伤害。
- 背诵
-
第十五祖真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种超然自得的境界,即觉悟(三昧)。在这种三昧中,人们能够抛开世间琐事和思维,进入一种纯粹的存在状态。作者以…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种超然自得的境界,即觉悟(三昧)。在这种三昧中,人们能够抛开世间琐事和思维,进入一种纯粹的存在状态。作者以钵中水滴落于地的方式来比喻自己在三昧中的忘我状态。他也提到了历史上几位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子期和萧何,他们都曾通过不同形式的境界感悟到真理。最后,作者说自己是真实存在的,而所有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认知它们,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就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他向身为僧王的佛教领袖表示尊敬,并呼吁广大众生相信真理,避免因盲目追求而遭受伤害。折叠 -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