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怨千愁弦上声

出自唐朝李益的《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拼音解读
shǔ dào shān chuān xīn jīng
绿 chuāng cán mèng xiǎo wén yīng
fèn míng xiě wén jūn hèn
wàn yuàn qiān chóu xián shàng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句来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诗中描写了蜀地的山川环境让人心中容易惊慌不安,而窗外的清晨鸟语和残留在梦中的春色则更加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此外,诗句“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和矛盾,表达了他在思考爱情、生命和存在的种种无解之痛。整篇诗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弦上拨动着的琴声,更是将这些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瞬间表达出来。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来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诗中描写了蜀地的山川环境让人心中容易惊慌不安,而窗外的清晨鸟语和残留在梦中的…展开
这首诗句来自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诗中描写了蜀地的山川环境让人心中容易惊慌不安,而窗外的清晨鸟语和残留在梦中的春色则更加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此外,诗句“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和矛盾,表达了他在思考爱情、生命和存在的种种无解之痛。整篇诗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弦上拨动着的琴声,更是将这些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瞬间表达出来。折叠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朝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653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