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茅曾责贡

出自宋朝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
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
屈子行江畔,昭王问水滨。
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莽苍山川在,渔歌属野人。
宣州杂诗二十首拼音解读
xìn chán duō jiàn zhú
guó rén
háng jiāng pàn
zhāo wáng wèn shuǐ bīn
bāo máo céng gòng
xiāng cǎo chí rèn
mǎng cāng shān chuān zài
shǔ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情景。第一句“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意为人们常常因为相信谣言而遭到迫害,但是一个仁慈的国君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第二句提到了屈原,他在离开楚国后写下了《离骚》,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三句说到一个包茅,这个人勇敢地指责了国王的错误,并且愿意承担责任;最后一句则描述了山野间的自然风光和渔夫的歌声,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喜爱。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正义、勇气和自由的向往和赞颂。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宣州杂诗二十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情景。第一句“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意为人们常常因为相信谣言而遭到迫害,但是一个仁慈…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情景。第一句“信谗多见逐,伐国岂无仁”意为人们常常因为相信谣言而遭到迫害,但是一个仁慈的国君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第二句提到了屈原,他在离开楚国后写下了《离骚》,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三句说到一个包茅,这个人勇敢地指责了国王的错误,并且愿意承担责任;最后一句则描述了山野间的自然风光和渔夫的歌声,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喜爱。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正义、勇气和自由的向往和赞颂。折叠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6405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