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树青帘动

出自宋朝梅尧臣的《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春寒拼音解读
chūn zhòu yīn yīn
yún róng báo gèng shēn
dié hán fāng liǎn chì
huā lěng kāi xīn
shù qīng lián dòng
shān piàn lín
wèi cháng jǐng
duō bìng néng xú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只是苦于身体条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青帘:指酒旗。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这首《春寒》诗可以按“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律来把握。

  首联“起”,点明季节特征,说明春日阴云笼罩,虽然云层不厚,但整天浓阴密布,云天雾海,一片迷茫。“云容薄”三字很好地点明了早春云雾的特点。

  颔联“承”,以极其对仗的句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其中“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叫人想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来。

  颈联“转”,由静景而至于动景。春风凛冽,吹动着挂在树枝上的酒旗;春雨阵阵,靠近山的地方,春风突然夹裹着春雨而来,叫人感到一阵寒冷。“亚”通“压”,低低地垂挂着。“片”,不能理解为大雨,它准确地描绘出春雨的特点。

  尾联“合”,点明诗人对景物产生如此感受的原因,借此抒发了感情。“未尝辜”是说诗人不曾做对不住景物的事,是诗人情感和人格的表露。“病”字一语双关,既写了身体状况,也写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范仲淹革新失败的历史背景,不难理解诗人此时因改革处于低潮而感情凄苦、心情悲凉的深意。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春寒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但是却没有给人以欣喜和舒畅的感觉。相反地,它传达了一种忧郁和沉重的氛围。 第一句“春昼自阴阴,…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但是却没有给人以欣喜和舒畅的感觉。相反地,它传达了一种忧郁和沉重的氛围。 第一句“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说的是天空阴沉,云层厚重。这似乎预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暴雨或者风暴。 第二句“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描绘了寒冷的春天,许多美丽的蝴蝶和花朵都无法承受寒冷的气息而失去生机。 第三句“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则描述了风吹拂下摇曳的亚树和漫天悠然的雨滴。这里的景象有些萧瑟凄凉。 最后一句“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告诉读者,作者深感遗憾,因为他无法享受周围美妙的景色,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是心情低落,使他无法感受到四周的美好。折叠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633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