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宝墨传精神
出自宋朝李纲的《题刘仲高提刑所藏文与可墨竹》- 萧郎画竹称逼真,与可所作尤绝伦。不将丹青借粉饰,直把宝墨传精神。
渭川万个在胸次,援毫戏扫如烟云。眼前先见欲画者,兔起鹘落气益振。
稚枯偃仰尽变态,笔力斡转风霆春。平生知作几千幅,得心应手老斲轮。
当时谁是识画者,谪仙东坡盖其人。老坡亦善作此画,意虽已到法未亲。
是中妙处不传授,但得木石枯鳞皴。自从兵火丧乱后,锦囊玉轴随埃尘。
公于何处得此本,四枝墨色犹鲜新。风梢雨叶间浓淡,纷披屈折节脉匀。
置之座右涤炎暑,飒飒更觉秋声闻。子猷会见定绝倒,安用日事栽培勤。
只今与可骨已朽,妙迹散落此幸存。愿公秘惜勿轻示,更筑小堂名墨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萧郎的画家,他擅长画竹子,其作品逼真传神,被认为是绝顶高手。他不喜欢使用炫耀的色彩和粉饰,只用宝墨表现出神韵。他在渭川有许多门徒,经常与他们一起援笔戏扫,以振奋气氛。他的技法十分熟练,能够将枯竹变幻成各种奇异的形态,并完美地捕捉到春风阵阵和湿润的空气中所蕴含的气息。他一生创作了几千幅画作,举世闻名。其中一个名叫东坡的谪仙,也是一名画家,同样擅长画竹,但他的作品在技艺方面尚未达到萧郎的水平,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同样是无可比拟的。 诗中提到了一本画册,据说是萧郎的杰作集,其中记录了他的所有精彩作品。这本画册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显示出漫长的岁月中的耐久性。作者呼吁读者珍惜这本书,不要轻易展示出来,更好的做法是建造一个小堂,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
- 背诵
-
题刘仲高提刑所藏文与可墨竹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萧郎的画家,他擅长画竹子,其作品逼真传神,被认为是绝顶高手。他不喜欢使用炫耀的色彩和粉饰,只用宝墨表…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萧郎的画家,他擅长画竹子,其作品逼真传神,被认为是绝顶高手。他不喜欢使用炫耀的色彩和粉饰,只用宝墨表现出神韵。他在渭川有许多门徒,经常与他们一起援笔戏扫,以振奋气氛。他的技法十分熟练,能够将枯竹变幻成各种奇异的形态,并完美地捕捉到春风阵阵和湿润的空气中所蕴含的气息。他一生创作了几千幅画作,举世闻名。其中一个名叫东坡的谪仙,也是一名画家,同样擅长画竹,但他的作品在技艺方面尚未达到萧郎的水平,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同样是无可比拟的。 诗中提到了一本画册,据说是萧郎的杰作集,其中记录了他的所有精彩作品。这本画册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显示出漫长的岁月中的耐久性。作者呼吁读者珍惜这本书,不要轻易展示出来,更好的做法是建造一个小堂,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折叠 -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4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