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衰病后

出自宋朝苏轼的《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其二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其二拼音解读
liù nián féng yuè
nián zhào bié
jūn bié shí
mǎn zuò wéi yān
liú dōu xìn fán
huì qīng zhì
róng yín bǎi qǐng
guà jìng qiān xún què
sān gèng chuī
rén yǐng luàn qīng yuè
guī lái běi táng xià
hán guāng fān
huàn jiǔ yǐn
niàn xiàng ér shuō
zhī shuāi bìng hòu
kōng zhǎn duì
dàn jiàn dōng
qiáo mài huā xuě
nián
kǒng xīn duàn jué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以及对离别后重逢的期盼和不安。他回忆了六年前的相遇,五年前的分别,并描述了此刻的场景,座上众人都因歌曲而悲痛。他认为留在都城的景色是美丽的,但是他不敢轻易放下这次珍贵的相聚,就像挂在湖面上的镕银一样宝贵。夜深人静时,回到家中,寒光照着树叶闪闪发亮,他喝酒和妻子谈天说地,思念着自己的孩子。他感叹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空杯对着梨栗而言,意味着他感叹生命的短暂。 最后,他描绘了东方的荞麦花海,仿佛和往年一样美丽,但他心中仍然担心会和过去的曲调一样断绝。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珍贵的相遇和情感的追忆和不舍。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以及对离别后重逢的期盼和不安。他回忆了六年前的相遇,五年前的分别,并描述了此刻的场景,座…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的伤感以及对离别后重逢的期盼和不安。他回忆了六年前的相遇,五年前的分别,并描述了此刻的场景,座上众人都因歌曲而悲痛。他认为留在都城的景色是美丽的,但是他不敢轻易放下这次珍贵的相聚,就像挂在湖面上的镕银一样宝贵。夜深人静时,回到家中,寒光照着树叶闪闪发亮,他喝酒和妻子谈天说地,思念着自己的孩子。他感叹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空杯对着梨栗而言,意味着他感叹生命的短暂。 最后,他描绘了东方的荞麦花海,仿佛和往年一样美丽,但他心中仍然担心会和过去的曲调一样断绝。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珍贵的相遇和情感的追忆和不舍。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4390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