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抚尘迹
出自宋朝黄庭坚的《题高君正适轩》- 至静在平气,至神惟顺心。
道非贵与贱,达者古犹今。
功名属廊庙,闲暇归山林。
畜鱼观群嬉,笼鸟听好音。
不如一邱壑,随愿得飞沉。
开门纳日月,呼客解缨簪。
诗书抚尘迹,歌舞送光阴。
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
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樊笼锁形质,物外有幽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追求心灵上的宁静和精神上的提升。他认为,只有在平和的氛围下才能达到内心的至静,而真正的智慧只来自于顺应自己的内心。他相信道德和精神养成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古代至今依然存在的。他让自己放弃繁琐的世俗琐事而回归自然山林,观赏养鱼和听鸟儿的歌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表示,“不如一邱壑,随愿得飞沉。” 他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飞翔。 他相信大门敞开可以让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进入房间,与此同时也欢迎朋友来串门。他喜欢探索诗书中的知识,并通过歌舞来度过生命中的时光。最后,他表示自己的内心经历了一次豁然开朗的体验,仿佛突然释放出来了。他发现,自己就像是笼中之鸟,被锁定在身体的形状之中,但在物外仍然可以找到幽静的寻求。
- 背诵
-
题高君正适轩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追求心灵上的宁静和精神上的提升。他认为,只有在平和的氛围下才能达到内心的至静,而真正的智慧只来自于顺…展开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追求心灵上的宁静和精神上的提升。他认为,只有在平和的氛围下才能达到内心的至静,而真正的智慧只来自于顺应自己的内心。他相信道德和精神养成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古代至今依然存在的。他让自己放弃繁琐的世俗琐事而回归自然山林,观赏养鱼和听鸟儿的歌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表示,“不如一邱壑,随愿得飞沉。” 他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飞翔。 他相信大门敞开可以让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进入房间,与此同时也欢迎朋友来串门。他喜欢探索诗书中的知识,并通过歌舞来度过生命中的时光。最后,他表示自己的内心经历了一次豁然开朗的体验,仿佛突然释放出来了。他发现,自己就像是笼中之鸟,被锁定在身体的形状之中,但在物外仍然可以找到幽静的寻求。折叠 -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哲宗立,召为秘书郎。元祐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在京…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2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