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底事
出自宋朝郑思肖的《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二》-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破坏的厌恶之情。 第一句“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表示诗人心中存在着长久无法解决的忧虑和痛苦,而每次说话都带着些许苦涩和心酸。 第二句“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指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和战乱。诗人所处的地方暂时被胡马占领,但是他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自己是属于宋民的人。 第三句“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强调了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报效国家的问题,暗示诗人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四句“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破坏的厌恶之情,希望早日结束战乱,让荒芜的城市能够重新回到和平安宁的状态。
- 背诵
-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破坏的厌恶之情。 第一句“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表示诗…展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破坏的厌恶之情。 第一句“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表示诗人心中存在着长久无法解决的忧虑和痛苦,而每次说话都带着些许苦涩和心酸。 第二句“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指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和战乱。诗人所处的地方暂时被胡马占领,但是他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自己是属于宋民的人。 第三句“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强调了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报效国家的问题,暗示诗人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四句“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破坏的厌恶之情,希望早日结束战乱,让荒芜的城市能够重新回到和平安宁的状态。折叠 -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8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