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寄食不自给
出自宋朝李之仪的《唐公兄惠顾海上既行辄有诗奉送》- 忆昨扁舟下京口,六月江头浪如吼。一笑还寻浮玉叟,山半飞云似招手。
月明上船萦宿酒,倒摘沈星疑犯斗。夜深归梦彻东吴,觉来落月穿疏牖。
山僧流连强终日,黄昏归鸟凌风疾。玉骨萧森病枕馀,一语才交复相失。
先生高节如古人,薄宦淹回行路尘。海城寄食不自给,暂喜持杯同探春。
春风花草来踆踆,微红淡绿意旋新。相从白发情未压,底事促别声悲辛。
淮陵欲到嗟无因,想见蔓草萦龙鳞。浦光亭南拍堤水,冉冉落日低孤坟。
到时春色应已迟,满树黄鹂初啭时。凭将一曲原头泪,为洒南坟松树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扁舟上回忆旧事时的心情。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和浮玉叟一起游历山水,感慨着岁月的流逝,不禁产生伤感之情。 在夜晚,他在船上饮酒留宿,仰望星空,看到沈星倒挂,不由得想到斗转星移,感慨人生无常,难免有迷茫和不安。然而,在他的梦中,他和落月相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接下来,他与山僧相遇,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尽管他们都已经老去,但他们的情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最后,他又回忆起了淮陵的美景,但他却无法再次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南坟洒泪,祭奠逝去的岁月和人生。整首诗情感复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 背诵
-
唐公兄惠顾海上既行辄有诗奉送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扁舟上回忆旧事时的心情。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和浮玉叟一起游历山水,感慨着岁月的流逝,不禁产生伤感之情。…展开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在扁舟上回忆旧事时的心情。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和浮玉叟一起游历山水,感慨着岁月的流逝,不禁产生伤感之情。 在夜晚,他在船上饮酒留宿,仰望星空,看到沈星倒挂,不由得想到斗转星移,感慨人生无常,难免有迷茫和不安。然而,在他的梦中,他和落月相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接下来,他与山僧相遇,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尽管他们都已经老去,但他们的情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最后,他又回忆起了淮陵的美景,但他却无法再次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南坟洒泪,祭奠逝去的岁月和人生。整首诗情感复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命运的深刻感悟。折叠 -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之纯传》。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7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