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分离

出自宋朝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柳枝·江南岸拼音解读
jiāng nán àn
liǔ zhī
jiāng běi àn
liǔ zhī
shé sòng háng rén jìn shí
hèn fèn
liǔ zhī
jiǔ bēi
liǔ zhī
lèi shuāng chuí
liǔ zhī
jūn dào zhǎng ān bǎi shì wéi
shí guī
liǔ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江南江北两岸,杨柳青青一片。人们在此折柳送别,难舍难分。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chuí),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我举杯为你送行,伤心的眼泪爬满双颊。我担心你到长安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资料来源:101首经典唐宋词(同心出版社)第98页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资料来源:101首经典唐宋词(同心出版社)第98页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柳枝:为词中反复出现的伴唱声。此外,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chuí),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违:不顺心。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资料来源:101首经典唐宋词(同心出版社)第98页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资料来源:101首经典唐宋词(同心出版社)第98页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别词,写一个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时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所以柳枝与离别总是联系在一起,甚至代表离别。这首词中的柳枝,就是代表离别的,同时又是作为和声加入词中的。和声字可以没有意义,只起和声作用;也可以有意义。这首词中的“柳枝”是声义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别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边多杨柳,所以杨柳又与送别的地方景色有密切关系。女子在送别时见到江边杨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离愁别恨。前两句是女子在说:我来到江南岸边送你啊,我们要分别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们要离别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断鸳鸯,南北分飞。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银河。女子内心感到十分痛苦,转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无休无止,什么时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朝大诗人王士祯有两句诗写出了同样的心情:“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灞桥寄内》)。虽有东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别心情则是一致的。上片歇拍,这女子干脆直抒胸臆:“恨分离!”恨尽管恨,分离还是要分离。女子的感情逐渐趋向高潮。

  下片写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别。留是留不住了。“悲欢离合一杯酒”。女子难过地对丈夫说:“请您喝下这怀酒吧,我们要分离了。我眼泪双垂,难分难舍。”这位女子的感情发展,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临别时说几句吉利话,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似乎不合情理,其实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亲亲热热过日子,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是多么地珍惜爱情,轻视富贵,表现了她真纯高洁的可贵品质。与苏秦的妻子大不一样。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早曾写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位闺中少妇是重爱情而轻封侯的。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有一首诗:“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生把黄金买离别,是侬薄幸是侬愁。”(《寄聪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写得深刻而又细致。

  这首词中“柳枝”重复出现六次,这一方面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柳枝·江南岸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岸柳树的景象,它们隔江相望,仿佛在向行人抱怨着分离之苦。诗人感叹生命中的别离和离愁,并以酒杯和泪水表达了内…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两岸柳树的景象,它们隔江相望,仿佛在向行人抱怨着分离之苦。诗人感叹生命中的别离和离愁,并以酒杯和泪水表达了内心的痛楚。最后,诗人询问了何时能够回到家中,仍然以柳枝作为象征。整首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景色,同时也反应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对归乡的渴望。折叠

作者介绍

朱敦儒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晚年依附秦桧,任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亦罢废。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宋史》有传。著《岩壑老人诗文…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571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