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恐无路逃虚名
出自宋朝韩驹的《利济桥亭诗》- 大夫官业世所惊,老觉轩冕非真荣。斯文自属吾党事,正恐无路逃虚名。
生犹不见皇甫谧,死岂肯投刘禹锡。茂陵一幅入汉宫,世间共怪无遗帙。
哀哉若人用意深,自言身作鹤鸣阴。著书遗子千万轴,人初笑我籯无金。
万仞磨崖刊好语,那知百年苍藓污。尔来夜夜虹贯天,山下居民未知处。
周诗不列石鼓歌,后世恐叹遗羲娥。于今购市完家集,野老何知亦摩挲。
川流可平石可腐,只此杀青垂万古。五百骊珠固已奇,插架不知犹几许。
公今未暇归田庐,且当驱童晒蠹鱼。不辞借取车连轸,要读人间未见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官场荣辱、名利得失的看法和感慨。其中,他借描写茂陵墓志铭的方式,抨击了时人虚荣之风。 作者认为,担任大夫官业,虽然让世人惊叹,但自己却感到老了,觉得这些权势并不是真正的荣耀。他也担心,在这种环境下,自己可能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在这个背景下,他提到了皇甫谧和刘禹锡,皇甫谧生前没有看到自己的母亲,死后也没有选择葬在帝王陵园里;而刘禹锡则选择了安逸的退隐生活。 接着,他讽刺了那些沉迷于虚名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只会让人变得可笑。他还提到了自己写作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起初被人嘲笑,但这些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所喜爱的文学经典。 最后一段中,他通过描述石头和书籍的不同,表达了他对于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赞美,并表示自己依然会继续写作,不断追寻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同时,他也提到了归田的想法,但在此之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
- 背诵
-
利济桥亭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官场荣辱、名利得失的看法和感慨。其中,他借描写茂陵墓志铭的方式,抨击了时人虚荣之风…展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官场荣辱、名利得失的看法和感慨。其中,他借描写茂陵墓志铭的方式,抨击了时人虚荣之风。 作者认为,担任大夫官业,虽然让世人惊叹,但自己却感到老了,觉得这些权势并不是真正的荣耀。他也担心,在这种环境下,自己可能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在这个背景下,他提到了皇甫谧和刘禹锡,皇甫谧生前没有看到自己的母亲,死后也没有选择葬在帝王陵园里;而刘禹锡则选择了安逸的退隐生活。 接着,他讽刺了那些沉迷于虚名的人,认为这种行为只会让人变得可笑。他还提到了自己写作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起初被人嘲笑,但这些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所喜爱的文学经典。 最后一段中,他通过描述石头和书籍的不同,表达了他对于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赞美,并表示自己依然会继续写作,不断追寻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同时,他也提到了归田的想法,但在此之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折叠 -
韩驹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3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