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贾谊空多口

出自宋朝陈普的《咏史上·两生
少年贾谊空多口,老大申公缪一行。
曾识当年二君子,闭门不受叔孙生。
咏史上·两生拼音解读
shǎo nián jiǎ kōng duō kǒu
lǎo shēn gōng miù háng
céng shí dāng nián èr jūn
mén shòu shū sūn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申公缪》。它描述了两位学者,贾谊和申公缪,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不同的命运。 第一句话“少年贾谊空多口,老大申公缪一行”,意思是年轻时的贾谊虽然口才很好,但没有什么实际成就;而申公缪则在年老时才有所成就。第二句话“曾识当年二君子,闭门不受叔孙生”,指的是白居易年轻时与这两位学者相识,但后来他们都沉迷于学问,不再与外界交往,即使有名士叔孙生前来拜访,也会闭门不见。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者的敬仰和对知识追求的推崇,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学问和自我修养的价值观。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咏史上·两生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申公缪》。它描述了两位学者,贾谊和申公缪,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不同的命运。 第一句话“少…展开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赠申公缪》。它描述了两位学者,贾谊和申公缪,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不同的命运。 第一句话“少年贾谊空多口,老大申公缪一行”,意思是年轻时的贾谊虽然口才很好,但没有什么实际成就;而申公缪则在年老时才有所成就。第二句话“曾识当年二君子,闭门不受叔孙生”,指的是白居易年轻时与这两位学者相识,但后来他们都沉迷于学问,不再与外界交往,即使有名士叔孙生前来拜访,也会闭门不见。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者的敬仰和对知识追求的推崇,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学问和自我修养的价值观。折叠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8209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