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西游秦

出自宋朝苏洵的《答陈公美四首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答陈公美四首拼音解读
gōng sūn fàng zhú
yáng cāng hǎi bīn
miǎn qiáng tīng xiāng
chuí lǎo 西 yóu qín
wèi wéi zhuàng
wéi jiǔ xīn qín
jūn yǐn
kǒng mèng jiē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流离失所的境遇的感慨和思考。公孙昔是一个被放逐的官员,现在只能在沧海滨牧羊为生。他虽然勉强听到了来自故乡的消息,但他已经老了,在西方游历时,他意识到他未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只是一直辛勤地工作而已。 最后两句话表达出了作者对“隐士”这一身份的怀疑,他认为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伟大人物也曾做过旅行,因此成为“隐士”并不一定是高尚的选择。整首诗既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也传递着一种对于坚持追求的信念和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答陈公美四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流离失所的境遇的感慨和思考。公孙昔是一个被放逐的官员,现在只能在沧海滨牧羊为生。他虽然勉强听到了来…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流离失所的境遇的感慨和思考。公孙昔是一个被放逐的官员,现在只能在沧海滨牧羊为生。他虽然勉强听到了来自故乡的消息,但他已经老了,在西方游历时,他意识到他未能实现自己的壮志,只是一直辛勤地工作而已。 最后两句话表达出了作者对“隐士”这一身份的怀疑,他认为像孔子和孟子这样的伟大人物也曾做过旅行,因此成为“隐士”并不一定是高尚的选择。整首诗既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也传递着一种对于坚持追求的信念和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折叠

作者介绍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589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