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一返无由还

出自宋朝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北渡桑干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干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会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
羊修乳粥差便人,风隧沙场不宜客。
相携走马渡桑干,旌旆一返无由还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拼音解读
běi sāng gàn bīng jié
xīn wèi qióng sān chǐ xuě
nán sāng gàn fēng shǐ
bīng kāi shuǐ yīng shēng
qióng xuě luò wèi dào
dào shí jiān bái pán tuó
huì tóng chū fán shí
xīng shān suān báo shí
yáng xiū zhōu chà biàn 便 rén
fēng suì shā chǎng
xiàng xié zǒu sāng gàn
jīng pèi fǎn yóu hái
rén sòng rěn
jiǔ ān hǎo zhōng yuán
nián nián xiàng sòng sāng gàn shàng
huà bái gōu chóu ch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们在北方和南方渡过桑干河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作者与胡人之间的友好往来。 第一、二句描述了北渡时天气寒冷严寒,心中忧虑三尺深的积雪会使自己无法到达目的地。第三、四句是在预测自己将来到达穹庐后,由于大雪覆盖,地面变得坚硬而难以行走,同时食物缺乏,生活十分困苦。 接下来的两句话讲述了南渡时,随着风吹动,冰开始融化,河水开始波荡起伏,说明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对于初到南方的人来说仍然陌生不适。 第八句表明“胡人”与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送别了他,但并不舍得离去和他分开,表示了友谊之深,而最后两句“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则是提醒读者切勿忘记曾经离别的情景,感慨万千。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们在北方和南方渡过桑干河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作者与胡人之间的友好往来。 第一、二句描述了北渡时天气…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们在北方和南方渡过桑干河的经历,同时也记录了作者与胡人之间的友好往来。 第一、二句描述了北渡时天气寒冷严寒,心中忧虑三尺深的积雪会使自己无法到达目的地。第三、四句是在预测自己将来到达穹庐后,由于大雪覆盖,地面变得坚硬而难以行走,同时食物缺乏,生活十分困苦。 接下来的两句话讲述了南渡时,随着风吹动,冰开始融化,河水开始波荡起伏,说明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对于初到南方的人来说仍然陌生不适。 第八句表明“胡人”与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送别了他,但并不舍得离去和他分开,表示了友谊之深,而最后两句“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则是提醒读者切勿忘记曾经离别的情景,感慨万千。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451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