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比秋谷

出自宋朝苏辙的《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
甖小如甖,粟细如粟。
与麦皆种,与穄皆熟。
苗堪春菜,实比秋谷
研作牛乳,烹为佛粥。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拼音解读
yīng xiǎo yīng
mài jiē zhǒng
jiē shú
miáo kān chūn cài
shí qiū
yán zuò niú
pēng wéi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丰收的场景。其中“甖”指的是一种小罐子,“粟”指的是小米,“麦”和“穄”则是指不同的农作物。“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用来形容农作物生长得茂盛,“研作牛乳,烹为佛粥”则是在描述人们如何将这些丰收的农产品加工成美食享用。整首诗传达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和收获的喜悦之情。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种药苗二首其一种甖粟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丰收的场景。其中“甖”指的是一种小罐子,“粟”指的是小米,“麦”和“穄”则是指不同的农作物。“苗堪春菜…展开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丰收的场景。其中“甖”指的是一种小罐子,“粟”指的是小米,“麦”和“穄”则是指不同的农作物。“苗堪春菜,实比秋谷”用来形容农作物生长得茂盛,“研作牛乳,烹为佛粥”则是在描述人们如何将这些丰收的农产品加工成美食享用。整首诗传达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和收获的喜悦之情。折叠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439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