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道乃其一
出自宋朝周紫芝的《寄题章汉直中虚堂》- 谷以虚而应,乐以虚而出。妇姑时勃蹊,作室坐自窒。
天地犹橐籥,用固不能屈。学而不见道,方寸等暗室。
谁知道集虚,通一万事毕。推此以游世,于道乃其一。
异哉子章子,妙悟造理窟。何止学美身,虚静了不汩。
愿君师心斋,守此能勿失。室以虚生白,水以止鉴物。
此意似太漫,未免遭骂诎。我亦取斯言,聊用自湔拂。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叫做《虚静室》。诗人通过描述不同的景象和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虚静和修行道路的思想。 首先,第一句“谷以虚而应,乐以虚而出”表明虚静的重要性,只有在虚静的状态下才能应对各种变化和发挥真正的乐趣。 接着,第二句“妇姑时勃蹊,作室坐自窒。”则是描述了女子们闲暇时在家中坐起来静修的情景。 第三、四句“天地犹橐籥,用固不能屈。学而不见道,方寸等暗室。”则强调了当人们沉浸于虚静之中时,会领悟到天地间万物之间的融合和自己内心的理解。 第五、六句“谁知道集虚,通一万事毕。推此以游世,于道乃其一。”则表示只有透过虚静培养内心,才能洞悉周遭事物,并且在人生旅途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最后,最后两句“愿君师心斋,守此能勿失。室以虚生白,水以止鉴物。”则表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学习这种修行的方法,并且在生活中实践。因为只有通过虚静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含义。
- 背诵
-
寄题章汉直中虚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叫做《虚静室》。诗人通过描述不同的景象和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虚静和修行道路的思想。 首先,第一句“谷以虚而应,乐…展开这首诗叫做《虚静室》。诗人通过描述不同的景象和境界,传达了一种追求虚静和修行道路的思想。 首先,第一句“谷以虚而应,乐以虚而出”表明虚静的重要性,只有在虚静的状态下才能应对各种变化和发挥真正的乐趣。 接着,第二句“妇姑时勃蹊,作室坐自窒。”则是描述了女子们闲暇时在家中坐起来静修的情景。 第三、四句“天地犹橐籥,用固不能屈。学而不见道,方寸等暗室。”则强调了当人们沉浸于虚静之中时,会领悟到天地间万物之间的融合和自己内心的理解。 第五、六句“谁知道集虚,通一万事毕。推此以游世,于道乃其一。”则表示只有透过虚静培养内心,才能洞悉周遭事物,并且在人生旅途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最后,最后两句“愿君师心斋,守此能勿失。室以虚生白,水以止鉴物。”则表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学习这种修行的方法,并且在生活中实践。因为只有通过虚静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含义。折叠 -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25791.html